民间燃鞭相庆 江系各寻新主
中共的“辟谣声明”让江最后再演一出“起死回生”的戏,目的是拖延时间,谋划如何对江盖棺定论及处置江系人马。胡锦涛怎么对江进行评价和定位,包括葬礼的规格等等这些东西还没有弄妥,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江系人马的命运和接下来要开始的一轮大洗牌,以及以前与江达成的交易将有巨大变动。从历史上看,在毛去世之后,当时四人帮与华国锋叶剑英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接着就把四人帮抓起来了。
胡需要时间进行谋划和步局,而江系人马也希望借江未死的假象做一些交易和寻找出路,两方面都有让江暂时“不死不活”的需求。这就是江“起死回生”的玄机所在。
就江的“本尊”而言,已是被人摆弄的一具政治僵尸。江戏子一生演了无数场戏,应该说再演一场无伤大雅。不过,这回是真正难为了江。俗话说,是驴是马拿出来溜溜,但江是不可能活着上台了。因此,许多评论指出“辟谣”胆胆突突,漏洞明显,不是没有道理的。
更有实质意义的是,江系人马比谁都心知肚明:保护伞没有了,大难当头的时刻不远了。对江系的动手实际已经开始了。
一些重要迹象表明,江系人马如树倒猢狲散,已恍恍不可终日,已纷纷各自寻找新主。据报导,江系首号打手中共政法委书记周永康7月4日-5日在上海 “考察”期间,批评了上海市对“权为民所赋”和“对人民所赋予的权利要有所敬畏”没有回应的做法,特别是对闵行区公民提出的罢免市长和上海市人大主任的动议没有任何反映表示不满。而同俞正声乖乖表示要“迅速整改”。这条报导接着说,江泽民在上海华东医院治疗,现已在周永康的保驾下转院回北京继续治疗。
从时间上看,这条消息基本符合江病危从上海转院到北京的情况。周是江在政治局常委中安插的保镖和打手,两人在迫害法轮功有着共存共亡的血债利益关系。仅从周在上海亲自护理江这一点即可看出周与江的关系非同一般。周当然第一个知道江的病情严重性,已知江来日无长,赶紧准备后路。“权为民所赋”是习近平打出的口号。周此举明显向习示好,表达转换门庭之意。周之所以要向市长韩正和现上海市人大主任原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刘云耕开刀,实际是向胡锦涛献媚。众所周知,韩正和刘云耕是江记人马前书记陈良宇的余孽,而陈是胡打下去的。周是一手按着江的手,另一手已向习和胡打招呼送秋波。从这点看,周确是一个心狠手毒、不可多留的小人。
江刻意保护和栽培、并属意其当副总理的薄熙来更是惊恐失措。薄闻江已不保后立即在重庆组织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向胡示好。当然,薄明白胡对他一贯没有好感。于是薄在重庆晚报登出一则旧闻吹捧习近平,并利用其在中央宣传口的人马在新华网等官方网站(2011年7月6日)以显要位置转载。
重庆晚报的报导题为《薄熙来与村官座谈:到农村学习不亚于读研究生》。这则两月前的旧闻开首说:“五四青年节之际,市委书记薄熙来、市长黄奇帆与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勉励他们坚定理想信念,融入农村,服务农民,在农村广阔天地锻炼成长,为重庆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这里的弦外之音在于,全文强调“到农村学习不亚于读研究生”的提法是别有用心的。习近平是中央常委中唯一有过几年“村官”经验的人。赞扬“到农村学习不亚于读研究生”,也就是赞扬习虽然只有工农兵大学生学历,但其在延安农村的几年“村官”经历,胜过了读研究生的收获。但这一曲线拍马习的意图太明显,而两月前近平的行情看似还不稳固,而薄对习怀有深深的妒嫉心,所以这一报道一直压着伺机而行。而今九十党庆上习接班人的地位再次明确,而江死期已定,薄在劫难逃的预感强烈,因此薄铤而走险,采取以旧闻当新闻,大胆公开吹捧习来献媚,以联盟之意求保命之实。
在周和薄之外,其他江系人马实际都暗中动作频频。从毛死后四人帮迅速遭到清算的先例看,江系人马血债累累,这种神经质的大难临头的恐慌是很自然的现象。
对于胡锦涛来说,江终于将领到见马克思的门票了,可以安静地被封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的称号了。胡心中当然有按捺不住的窃喜,如释重负,到18大之前,虽然只有短短一年,但再也没有人再对他“建议”了。此一时,江还裹着党旗,彼一时江就永远成灰了。
当初,江是这样评价邓的垂帘听政的:“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邓小平同志,仍然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关注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胡非常想说,从未摸过枪的江同志,曾以强烈的现实责任感,关注着军队的建设事业和日常事务。但江控制军队的机会已经没有了。
其实,胡更应该考虑的是民间燃鞭相庆的含义。古人燃鞭除年,今人燃鞭除江。这除了表达民意对江邪恶的唾弃外,也明确地向胡警示:今天不清算江,明天将被人民清算。江死后,如对法轮功的迫害仍在继续,这笔血债也将由胡来偿还。
因此,江死对胡来说是一柄双面剑:即是机会,又是考验。胡不要把机会误读为权斗,机会是清算江的罪行。胡已无退路可走。要么背着江留下的包袱与中共共同解体(这正是江死了也希望的:找胡垫背),要么借清算江参与解体中共自救。切不要辜负上天给人的最后一次机会。
- 关键字搜索:
-
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