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杯餐盒99.9%有毒! 几乎都用工业油墨 (图)

塑化剂风暴延烧,让人见识到何谓“毒从口入”。然而,现在有印刷业者爆料,不只是塑胶品,坊间随处可见的便当盒、饮料杯等纸制容器中,“有 99.9%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工业用油墨”,此外,“食用级”油墨每公斤要价2千元,比“工业用”贵了超过6倍,许多大厂一听见价格,立刻放弃为民众安全把关。

知名大厂拒绝吸收“食用级”油墨的价格

一位不愿具名、从事印刷业多年的Y先生告诉本报记者,油墨的价格是以公斤为单位,工业用油墨每公斤约250~300元,食用级则是每公斤 2000元,而油墨在容器中的成本占不到1/6;也就是说,假设1个容器成本是2元,工业用油墨在其中占0.3元,倘若换成食用级油墨,油墨成本则变成 2.4元。

 “如果多花2至5元,就能买到安全的饮料,消费者会不愿意吗?”Y先生无奈地说,3年来,他一直努力向小厂、大厂宣导食用级油墨的环保、安全,然而, “大公司的财报控管严格,他们都是只看价钱的,自然直接拒绝。”Y先生不解地说,这成本对大厂而言,应该是可吸收、也占不了多大的比例才是。

先从国外订购原料,成品再销往国外

其实,Y先生的爆料是有迹可循的。从事印刷业的网友“新蓝海”曾在民国92年投书媒体,指全台90%以上的纸杯、纸碗、纸餐盒的制造商,都用一般的油墨(含VOC挥发性有机成分)在印刷,而不是食用级油墨;世上生产食用级油墨厂也不多,从台湾进口记录就可了解。他也说,这些事情不仅是小厂在犯,知名大厂也很常见。

“新蓝海”还在自己部落格撰文说道,纸杯和便当盒的堆迭方式,都是上一个的表层贴着下一个里层摆置,因此容易有油墨残留;而容器装了热食受热后,油墨也容易挥发到食物之中。更遑论盐酥鸡袋、鸡排袋等等,高油脂食物的“油”常常会从纸袋里渗透而出,恐怕也连带将油墨一同沾附在食物上。

而今,事隔8年,工业用油墨氾滥的情况似乎仍没有改善,讽刺的是,台湾要使用食用级油墨,还得跟国外订购,完成较环保的纸容器后也是销往国外。 Y先生称,“国外控管较严格,他们不得不使用昂贵的容器,国外客户也会指定用欧盟认可的油墨。”Y先生指出,对食用级油墨控管最严格的是欧盟,美国FDA 则分很多级数。

“台湾的检验可以容许有‘小数点’,不像欧盟一定是零”,Y先生直言,要拿到商检局的食品安全油墨检验合格其实不难。坊间的便当盒、饮料杯、纸杯等等,身边可见到的食品容器有99.9%都是工业用油墨,但也不是全部都有毒,Y先生特别点名“可能只有星巴克安全,因为他们是从国外统一叫货。”至于葱油饼袋、炸鸡排袋,则有部份还会用水性油墨,这恐怕很难避免。

无法避免,却可以辨识

“虽然无可避免,但有办法辨识。”他解释,如果是工业用油墨,热水一冲下去或遇高温,立刻就会有油墨的味道。但若是水性油墨,则不容易用嗅觉去判断,一定得进实验室检验才能得知。Y先生强调,食品级油墨主要成分是亚麻仁油,也不是标榜大豆油就一定是食品级,最好是经过欧盟认可。

据悉,工业用油墨对人体的危害莫过于重金属(如铅、铬、镉、汞)、有机溶剂、环境荷尔蒙等等,因此完全不该用于印刷食品包装与容器;Y先生呼吁,对于这部份尚不重视的政府,应立即控管食品安全,制定相关法令,不再让类似塑化剂、工业用油墨等毒物伤害民众健康。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