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资深评论家、专栏作家、中共党史学者。曾担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张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员,研究中国政经改革。
3月6日香港的“洋紫荆革命”中,出现“香港本土力量”的新团体,他们的主要纲领是阻止香港的中国化。Getty Images
2月下旬香港特区政府所作的财政预算,因为市民反应强烈而出现急转弯,似乎出现“顺了哥情失嫂意”的情况,问题主要出在发给每人6千元身上。原先6千元注进未来退休用的强积金户口里面,要65岁退休后才能拿出这6千元来“纾困”,对年轻人来说,就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情而不满;而十几万的公务员,也因为另有退休的安排而没有强积金户口,因此也享受不到这个“红包”,自然也不满。
政策转弯后,这6千元给每一个18岁以上的香港永久居民。按照香港的规定,要在香港住满7年,才能成为香港永久居民。于是,即使有强积金户口的新移民,因为在香港没有住满7年而享受不到;虽然政府也拨出一定款项来照顾确实有困难的新移民,但是到底不是每人有6千元而引发他们的不满。于是3月6日的游行,既有对前者不满的参加者,也有对后者不满的参加者,特区政府可谓“两面不是人”也。
也因为这两者不满的交集,引发出新移民与老住民之争,有团体甚至表示,这有违反人人平等的公平正义精神,也引发出是否歧视新移民的问题。
香港,一个移民城市的历史
香港是一个移民城市,1949年前后“避秦”来港者,多为江浙人士,尤其是工商业人士,后来成为社会翘楚者,如包玉刚、安子介、董建华等都是。如今担任政务司长的唐英年等,则是在香港出生的第二代江浙人士。1960年前后的大饥荒时期,又涌来一批,有合法,有非法,各个阶层人士都有。
文革期间则是两类人进来,一类是偷渡来的,主要是广东本地人士,例如现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刘梦熊;一类是像我这样的华侨,中共当时为了“联美反苏”,故作开放姿态,在1970年代初期美国总统尼克森访问中国以后允许部分华侨出境显示“来去自由”。当时原侨居国不愿接受,绝大部分定居留香港。
文革结束后,再开放有海外关系的非华侨人士到香港定居,尤其是1984年中英签署有关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以后,放出大量中国人士移民香港“掺砂子”。九七后,更多的“砂子”进入香港。
中共刻意往香港“掺砂子”
可以说,1980年代初期以前到香港的移民,绝大部分是反共人士,这决定香港社会“反共”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是198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共有意识的“掺砂子”情况下,因为放什么人出境的决定权在中国公安手里,就有许多政治考量,也有受贿而批准的。例如大走私贩赖昌星就借“国安”身份而移民香港。即使香港人在中国的直系亲属应该优先照顾,但是如果缺少政治背景与金钱力量,也需要排队等很长时间。
当年我们定居香港,比现在不知道困难多少,首先是普通话当时吃不开,不会广东话简直很难找到白领的工作,只能到工厂做动手不动口的工人。1970年代后期开始,新移民的头一年,每3个月要去人民入境事务处排长队办一次报到手续,一去就是大半天,然后每年登记一次。那时有什么对困难户的“综援”(综合社会保障援助)?有困难就一人做几分工作。我就是每天从工厂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躯给报章写稿赚“外快”。
然而不论怎样困难或刁难,做为英国殖民地下的“三等公民”,我们还是无怨无悔,因为这是我们唾弃共产政权的选择,而且也坚信在一个自由社会里,只要我们愿意努力拚搏,就能够生存下去。当时也有出来的华侨因为习惯了中国“做也三十六,不做也三十六”(36元人民币是当时城市基本月薪收入)的懒散生活,甚至还有“白领”的优越感,不适应新的生活而再回到中国,被安排到各处演说,控诉资本主义的罪恶。还有的则来香港“依靠组织”,在“爱国阵营”混一口饭吃。
当然,其中还有一批“组织”派出来的。当年我在印尼读中学时候作为老师的中共地下党员,再被派到香港来“关注”我们这些回流到香港的侨生,我们当然也早失去当年对他们的尊敬,甚至根本就瞧不起他们。这些“地下”人士散布在香港各阶层,其中香港媒体更是聚集了一批“菁英”。
出现“香港本土力量”新团体
在香港最困难的是居住问题,房租几乎要占一家收入的一半左右。申请贫穷线以下廉租屋者,也得排队至少7年。因为我们是新移民,对香港的繁荣没有做出过贡献,甚至在文革初期还欢呼香港改名为“驱敌城”,所以我们觉得这个规定非常合理,我们怎么好意思与“老香港”争夺这个福利?
当然,香港社会也不是对我们这些新移民毫不关心,实在有困难的,例如重病入院,或住院动手术等,在公立医院里有志工帮你申请困难补助,香港英皇御准赛马会等慈善机构会拨出款项,我就曾经是一个受益者,因此一直对香港抱着一颗感恩之心。与中国见死不救将病人御之于院门之外完全不同,从而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制”的本质差别在哪里。
因此现在看到新移民对6千元而大表不满,我们这些老移民并非看得下去。毫无贡献而立刻理所当然的领取由香港人血汗建造起来的福利制度,才是对香港人的不公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3月6日的游行中,出现“香港本土力量”的新团体,他们打出反对给新移民6千元的口号,引发香港人的共鸣,这是反对绝对平均主义;不少香港市民也打电话到电台的烽烟(叩应)节目发出不平之鸣。当然,这绝对不应该妨碍对真正的困难户进行人道援助;还要防止这个诉求被别有用心的人拿来制造族群冲突。
核心主张:防止香港中国化
其实,这个主张只是他们主张的一个极小极小部分,他们的主要纲领是阻止香港的中国化。须知,用新移民来“掺砂子”这种做法,与对西藏、新疆的大量汉人移民来实现“汉化”异曲同工,而到香港享受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显然比到西藏、新疆的边疆生活愉快得多而趋之若鹜。因此对来历不明的新移民出现质疑也很正常。
香港本土力量在网路上用粤语阐述他们创立的动机时,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十几年来香港被中国化的情况愈来愈严重,我们要努力去“阻止香港中国化”;他们还强调香港“本位”,要与内地区分,批评内地新移民“滥用综援”,认为有需要抗衡福利主义。
反对“福利主义”其实非常符合中国政府的主张。现任港澳办副主任的陈左洱,在九七前就严厉警告港英政府不得滥发福利,否则必遭“车毁人亡”之祸。现在“香港本土力量”正在为贯彻陈左洱路线而奋斗。
在阻止“香港中国化”方面,他们认为香港是一个独立的文化载体,本地文化同核心价值却被日益蚕食。因此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捍卫本土文化,保障香港权益,抵御中共强权的文化清洗。
中共强制的“爱国教育”就是这样的强权文化清洗,近年出现保卫皇后码头与反对建造高铁与阻止拆迁菜园村的社会运动,也看出他们为保护香港历史与文化所做的社会运动。这是一批新兴的年轻人参与的社会运动,从中也可以看出香港未来的希望。
最近因为日本大地震引发中国与香港疯狂抢购食盐的丑剧,会让这批年轻人更醒悟到,香港人已经随着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人而沉沦,因为台湾部分地区即使深受中国影响也出现“热购”食盐的情况,但是因为“纯种中国人”毕竟还是少数,所以没有闹成像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笑话。由此可见维护香港主体性与台湾主体性的迫切性。
还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团体并非只是发起社会运动而已,他们认为,为了对抗中共的文化清洗,香港绝对需要建立一个本土政党,而在香港政治光谱中缺乏反共民主右派。这样一个公开打出反共招牌的民主政党何时会出现?我们拭目以待。
(林保华部落格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林保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