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佛的传说(图)
(乐山大佛位于峨眉山以东31公里的乐山市,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坐像,是东山最著名的景观。(网络图片)
释迦牟尼佛在给他的弟子讲法时,谈到了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释迦牟尼是现在佛,原始六佛是过去佛,而未来佛,则是弥勒佛。未来佛是要到末法末劫的时候,下世救度众生去未来世界的佛。在历史上的道家中,也多次谈到过弥勒,称之为弥勒教主或上上祖,是传末后道救度众生之大道觉者。那么,弥勒佛何时会下世呢?佛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魔王波旬,要乱释迦牟尼佛的法。释迦牟尼佛说,你乱不了,因为我的法是正法。魔王说,我现在乱不了,因为你的法太正,但等到了末法时,我将派我的徒子徒孙,穿上你的袈裟,坐到你的寺庙里去,乱你的法!释迦牟尼佛听完眼泪就流下来了。明代的刘伯温也曾说到未来佛祖的降世,说那时天上天下的众神,都在无边大劫之中。从历史的记载和各种传说中看,弥勒佛都是众生在未来得救的惟一希望。
未来佛也称弥勒佛,藏语谓“强巴”。弥勒为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是“慈氏”之意。据说此佛常怀大慈悲之心,《阿弥陀经疏》中说:“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佛说他的弟子阿逸多(即无能胜),将修成弥勒佛。阿逸多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一个婆罗门家庭,后随释迦佛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圆寂涅槃之前,便先行去世。释迦曾预言,他离开此世间后,将上生兜率天宫,在那儿与诸天演说佛法,在很多年后,他要从兜率天宫下世救度众生。
历史上记载,布袋和尚契此也曾修成弥勒佛。据《宋高僧传》记载,契此是五代时明州人,又号长汀子,经常手持锡杖,杖上挂一布袋,出入于市镇乡村,在江浙一带行乞游化。他身材矮胖,大腹便便,言语无常,随处坐卧,与人言吉凶颇为应验,能预知晴雨,“天将雨,即着湿布鞋;亢旱,即曳木屐。居民以此为验”。因他总是负着一个布袋,故被称为布袋和尚。他常在人前把布袋里化缘来的什物,一古脑儿地倾倒地上,对围观的人们叫道:“看!看!”曾作歌曰:“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他坐化于明州岳林寺一块磐石之上,圆寂前留下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由此,后人便认作他是弥勒转世,为他建塔供养。此后,江浙一带逐渐按布袋和尚的样子,塑成袒腹大肚、喜笑颜开的笑口弥勒像,并安置于天王殿中,令人一进山门就有一种皆大欢喜的感觉。其实,释迦牟尼曾多次提到过未来佛,说末法时法轮圣王(一译转轮圣王或金轮圣王)将下世为弥勒佛,救度众生去未来。因大福德力故,其时感得优昙婆罗花开。
弥勒佛在历史上深受敬仰。唐代三藏法师玄奘,因师傅印度那烂陀寺戒贤法师,梦中得到弥勒佛及两位菩萨的点化,苦等三年收玄奘为徒,故一生向往弥勒净土。《大唐故玄奘法师行状》曰:“法师从少以来,常愿生弥勒佛所,及游西方,又闻无著菩萨兄弟也愿往生兜率,奉侍弥勒,并得如愿,俱有记验,盖增克励。自制玉花,每因翻译,及礼拜之际,恒以愿上升兜率陀天,见弥勒佛。”他在将圆寂涅槃之时,不断持涌弥勒名号,并瞩其弟子齐念弥勒如来,祈求往生兜率内院。玄奘的弟子窥基大师,唐朝的著名诗人白居易,也都发大愿去弥勒佛的世界。
弥勒佛像在五代、宋以前,主要有菩萨形和如来形两类,分别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所创作。菩萨形的弥勒像,主要表现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时的形象,菩萨装束,两脚交叉而坐,或是以左脚下垂,右手扶脸颊的半迦思维形;而如来形的弥勒像,则与释迦佛的造像没多大区别。从北魏开始,中国出现了佛装的弥勒佛像。
世上最大的弥勒木雕像,在北京雍和宫万福阁(又称大佛楼)内,高十八米,埋入地下部分八米,总长二十六米,由一根完整的白檀香木雕成。最大的石雕弥勒佛像,是四川的凌云大佛,佛像依断崖造成,立于四川乐山市岷江东岸凌云山上,世称“乐山大佛”,高七十一米,肩宽二十八米,临江端坐,相好庄严,比例匀称,气魄雄伟,是世界上第一石刻坐佛像;最大的铜制弥勒佛,是西藏札什伦布寺中的强巴佛。至五代以后,在江浙一带的寺院,逐渐开始出现笑口弥勒佛的塑像。杭州灵隐寺前的飞来峰上,有一尊倚坐于山崖的弥勒佛像,光头现比丘相,双耳垂肩,脸上满面笑容,笑口大张,身穿袈裟,袒胸露腹,一手按着一个大口袋,一手持着一串佛珠,看着前来游玩进香的人们,一幅乐呵呵的样子。很多寺院的弥勒殿,还挂有这样一幅对联,上写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茫茫世人,有多少可笑之人呢?
大肚者,大慈悲、大忍也。
- 关键字搜索:
-
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