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一群公费生让苏州给共军沦陷了

 2011-01-14 21:1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4

日前整理相簿,偶然发现一张业已发黄的黑白旧照,背景是苏州名胜“拙政园”的大门,照片背面注明“民国三十八年元月摄于苏州”,这张旧照片引起我内心久久不能平息的激动。民国三十六年家乡沦陷,我们一群年轻的大孩子随着校长和老师向政府掌握的地区流亡,为那个动乱的时代创下一个前所未见,希望未来也不会再有的名词: “流亡学生”。

其实“流亡学生”这个奇特的身分也没有维持多久,由于战火不断蔓延,政府已经没有力量照顾这些各地猬集而来的“流亡学生”,结果我们成了自生自灭的人海孤雏,大家星流云散,那情景是十分凄惨的。说起来我是其中比较幸运的,我有一位远房表叔在苏州“吴县田粮处”担任科长,不知道如何鬼使神差遇见了我,而且发好心收留了我,在田粮处担任一名小小的收发,就这样免除了我流落街头的悲惨下场。那年我刚满十八岁。

当时战火还没有烧过长江天险,苏州依旧是平静如昔,苏州人的生活依旧是优闲如昔。有一天,田粮处一位同事好心带着我去游览名胜景点“拙政园”。

“拙政园”里亭台楼阁、水榭凉棚、花木扶疏、曲径通幽、美景非常。但是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生活在如此优美环境里的人。

当时的“拙政园”是“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校址,这些年轻的大学生在这样的人间仙境里读书,真是几生修来的福气,而且“社会教育学院”的学生一律是公费,由政府负担学生一切学习与生活上所需,他们可以说是天之骄子。

当我经过一处荷池,池心有一座凉亭,传出阵阵悠扬的琴声,原来那是音乐系学生专属的琴房。虽然当时是残冬季节,但是仍然让人联想到盛夏午后,荷叶田田,荷香阵阵,琴房里阵阵琴声,那该是多么令人神往的情景。我伫足池边,坐在太湖石上,一时情绪沸腾流下了眼泪。和我同来的是一位年纪较长的同事,他没有笑我,也没有劝我,只是缓缓地告诉我:“生不逢时,战火连年,要不然你也正是读书求学的年龄。如今国破家亡,能够苟全性命于乱世,已经是不容易了,你就不必羨慕那些学生是如此幸运。但愿世局能够早日平静下来,你还可以回到家乡继续读书。”他深深地叹口气,继续说了几句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话。他说:“人的一生只有做学生读书求学时期是最幸福的,所以要好好掌握,不要轻易虚掷,一旦失去,再想追求,那就难了!”

我望着“拙政园”里来来往往的学生,除了羨慕他们,还在内心发誓:“如果以后我还有机会求学,我一定发愤努力,认真读书!”谁知道往后的日子,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就如同我那位同事说的“一旦失去,再想追求,那就难了!”

民国三十八年春节过去不久,战火已经逼近长江,但是距离苏州还算遥远。谁也不曾料到,就在这时候,“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学生成群结队走上街示威游行,他们喊的口号是“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这群享受公费,生活优哉游哉的学生放著书不念,成天在街上进行反政府的群众运动,破坏了苏州的平静和安定,人心开始不安,市面开始失序,当地的“吴县县政府”根本没有处理学生运动的经验,一时束手无策,后来野火燎原,京沪一带互相串连,等到中共军队从江阴渡江之后,局势不堪收拾,短时间之内就沦落到共产党手里。据后来逃出来的人转述:当初那些走上街头的学生,从此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大部分被迫“参军”,有不少做了“抗美援朝”炮火下的孤魂!

苏州动乱之初,我回到南京,报考孙立人将军设在南京的“新军干部招收处”,幸运地来到台湾,虽然我没有能够再享受做学生的幸福,但是我获得了终身不忘的经验:战争是可怕的,做为乱世的人是可悲的。做学生是幸福的,要好好珍惜,一旦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再回头已是百年身了。
 
陈年旧事除供个人回味之外,如果能够让年轻的一代有一点参考价值,那就格外有意义了。

来源:中国泛蓝联盟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