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记者张佑宇综合报导】当下的中国,多少人感到自己幸福?1月12日,央视财经频道中国财经报导栏目主办的“CCTV2010经济生活大调查”调查结果称,在8万余份有效问卷中,44.7%的国人感到生活幸福及很幸福,而感到自己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达到11.1%。幸福究竟如何评价?对此,有媒体评论提出了反思。
据中国经济周刊11日报导,该份“大调查”参照国家统计局全国经济普查的抽样方法投放问卷,调查覆蓋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104个城市和300个县。其中包括各个年龄段、各种文化程度、各种收入水平及各常驻地区。另外,综合2006─2009,4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大部分为城镇居民,城镇居民的比重为77.7%,农村居民的比重为22.3%。
在问卷回收的8.6万公众中,包括了各个收入阶层的居民。家庭年收入2万元以下的人占40.4%,家庭年收入在2~5万元的人占44.6%,家庭年收入在5~10万元的人占12.4%,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人占2.6%。也就是说,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家庭占到了调查总数的85.0%。
专家:“充分代表”我国整个民众基本状况
中国经济周刊报导并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更打破常规,为调查开通投递绿色通道,使全部调查问卷明信片都在4天内送达被抽样地区,以确保此次调查效率。2006─2009年,每年调查发放的问卷都是10万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达到了80%以上。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称“大调查”为:“无论是从统计学、发放的范围,还是答卷群体的结构分析上,它充分地代表了我国整个民众的基本状况。”
除了该2010生活大调查,大调查课题组并让《中国经济周刊》独家披露《2006─2009年中国幸福感分析》。
18~36岁年龄组幸福感最低
根据调查中,对答卷者定制“家庭年收入”分组,组数分为2万元以下、2~5万元、5~10万元、10万元以上4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胡大源分析说,在我国现阶段,家庭收入直接影响居民的幸福感,尤其是占总数近一半的2万元以下的家庭,影响极为明显;但中高、高收入家庭,收入对其幸福影响已经很小;同时,收入的提高在不幸福和很不幸福人群中出现负影响,所以,高收入家庭的幸福感出现分化,“很幸福”和“不幸福”两头的比例增大。高收入不一定最幸福。
另外,胡大源并分析,从几年的调查中得到如下结论:事业决定幸福观、爱投资者更幸福、教育机会越多越幸福、健康是幸福的基础、“看病贵”减少幸福感、老年比年轻人感到更幸福,其中,18~36岁年龄组幸福感最低,这与就业难、收入低直接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与全国平均相比,“很不幸福”的群体更为关注就业和住房。这表明“很不幸福”的群体更希望改善物质生活状况,其就业困难更大。因此,促进就业将是改善“很不幸福”群体感受的关键。
调查显露幸福背后的真问题
对于调查结果,有的人提出了反思。浙江在线-今日早报作者刘楚汉对此评论说,医疗、教育、住房等负担长期居高不下,物价上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能不说这个“幸福调查”很有些不合时宜,所谓“44.7%的人生活幸福”,无疑也会遭遇强烈的民意反弹。”
不过,作者认为,认定调查虚假也很武断。什么是幸福从来没有一个标准。“中国人崇尚知足常乐,常常自嘲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无论从社会地位还是经济状况来看,居于中间层次的永远是绝大多数,所以面对“幸福调查”,44.7%的人感到幸福或者很幸福其实并不难理解。”说不准,刚刚我还在为明天的房贷还款而发愁,可想想许多人还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也许就释然了。换言之,半数左右的人感觉幸福并没有太大实际价值。更何况,现在的“幸福”者还不到半数。作为一种个体感觉,生活中的幸福千变万化,形态各异。就如范伟在一部电影里说的:幸福是什么?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着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件厚棉衣,那他就比我幸福。
刘楚汉特别提出值得玩味的地方在,“调查既否定了幸福与财富的直接关系,却又仍然对把幸福的调查在不同收入、健康状态、受教育度以及是否拥有住房、汽车等人群间进行了比较分析。调查者也许是想巩固幸福与财富并不直接关联的结论,却在无意中暴露出了幸福背后的真问题。当医疗、教育、住房等压力太大已是个不争的事实时,其对公众幸福的剥夺可想而知,何来真正的幸福呢?幸福与否不是说出来的,而只能取决于经济状况、法治建设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具体指标。民生的压力指向,正是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的努力方向。”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跟着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