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打学生”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

 2010-12-25 22:4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17日,江苏涟水县一初中生因直呼班主任的名字,被班主任樊某拳脚踢,随后樊某将学生带到班里,令65名学生排队每人打该学生一个耳光。该班级学生证实此事,并表示班主任经常打学生,用木板打嘴或者掐眼皮等等。目前该老师已被停岗,学生家长已经报警。(12月24日 现代快报)

老师打学生古已有之,“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传统教育思想就是佐证。“打”其实是很多老师训诫学生的一张王牌,不仅老师如此,面对越来越残酷的社会竞争,很多家长也认为,必须培养孩子从小就耐受挫折的心理素质,给孩子适当的“害怕”是应该的。想想在古代,先生打了学生,那也许被认为是学生的福祉。但是当媒体把老师打学生事件公开传播的时候,其实就表明了这种教育方法的没落和大众舆论的批判眼光。执着“打”的教鞭教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呢?

“打”是一个很恶劣的现象,你看社会上讨薪被打、上访被打、抗拆迁被打、城管打人等,但凡是打的情形,都是强权思维当道,平等理念靠边。所以 “打”的实质就是优势的一方以武力威逼弱势的一方就范,这种优势可能是权力,也可能越权,但总的来说这种“打”是毫无自由、平等而言。那么老师打人为什么在传统观念上为人们所接受呢?即这种“打”是为了教,是一种利好的建设性打。但是你想想这种“打”在本质上和“强权”打“弱势”有什么不同呢?凭借权力和职业性质对需要用平和的方式处理的问题无法解决时,就“打”字当头。用于执法环节就是知法违法,放在国际关系当中,这种行为叫单边主义、霸权主义!

再想想,这种被认为是具有建设意义的打就没有弊端?小学生、乃至初中生,可以说是心智还没有成熟。这种“打”如果造就一时的顺从,要不就是学生口服心不服,要不调教出来的就是不折不扣的奴性思维,打就好使,不打就是赖皮一张。而且这种棍棒政策中成长的孩子是不是会有一种强权阴影,即面对冲突和争纷的时候,大打出手。而且据报道,中学生当中具有社会性质的打群架案件增多,是不是和我们的这种教育理念有关系呢?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试想,一个以“打人”为教鞭的老师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人。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民主、平等、自由意识的公民,尤其是当前社会矛盾冲突频发的时期,我们需要的是能促进社会改良的建设者,而不是棍棒政策下教出来的强权至上的公民。这些人如果再当权的话,也许对社会有害而无益。而民主、平等、自由理念的传输要靠什么?只有教育,因为学校教育伴随了一个人从简单认知到成熟的整个过程。而在整个社会改良的历史进程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梁启超师从康有为、毛泽东师从杨昌济等,这些改良大家的成长,教育的引导功不可没。当然现代教育更提倡平等理念,但是试想一个整日提着“棍棒”的老师惶惶不可终日的讲平等,岂不是很好笑的一幕。传授武功讲求内功,同样传授思想要传授者有“内核”。

到底该怎样教育孩子,也许人各有道。但是我想“不准打骂”、“不准体罚”这样的条文应该是有据可循的。近些年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有些地方、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大规模的招考大学毕业生当老师,在政策欢欣人心的同时,我往往多一层忧虑,一代新人换旧人,他们会不会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他们能否带去真正的“内核”教育呢?在我的家乡,从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口中经常听说一位叫赵宗理的先师,听说这位老师温文尔雅,从不打骂学生,对于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也不体罚,而是将其叫到办公室,给学生倒上茶水,相对而坐,问及一些家庭情况,聊些其他话题,唯独不说你的错。然后就行了,结束了。就这样,再调皮捣蛋的学生过一段时间后,总会发现自己什么地方不合适,这样学生就马上开始反省自己。正因此,他的学生以后大多能静思熟虑,处事泰然,成人成事,泽被一方。我想这才算是触及了教育的“内核”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华龙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