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味道(五)
——读《望岳》有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唐诗”作为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瑰宝穿越时空,经过千年的历史,依然散发着耀眼的智慧光芒。唐诗中尤以清代蘅塘退士编撰的《唐诗三百首》最为著名,广为流传。从五万首唐诗中凝练摘选出三百余首脍炙人口之作,没有宏大的心胸和气魄实难完成。
《唐诗三百首》定本后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本,虽然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因为注疏印本较少,让人读来不解其意。纵观多家唐诗注疏,其中以上元陈伯英女史的注疏本最受欢迎。读了陈伯英的注疏本《唐诗三百首》,才知道作诗不可一字无来历,读诗不可一字不考核也。每次读唐诗,都觉得回味无穷,含义深远。
“李杜诗篇万口传”,《唐诗三百首》的第三位作者就是杜甫。杜甫是和李白齐名的诗人,世称“李杜”,二人也是志同道和的朋友。天宝三年(公元745年)夏天至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交流诗词的同时,也一道去寻访隐士高人。虽然杜甫的思想偏重于儒家,可是道家的思想对杜甫的影响也是相当之深的,从下面这首诗中就可以看出。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锺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宗”引自《虞书》:东巡狩至于岱宗。《五经通义》解释:宗,长也,为群岳之长也。《前汉.郊祀志》:岱宗,泰山也。按:泰山,在山东泰安州。泰山历来被认为是群岳的首领,是与天沟通最近的地方,也是神明聚集最多的地方。所以历代帝王才会选择在泰山封禅,以示自己的功德于天上。泰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史记》记载: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所以山东也被称为齐鲁大地。一、二句描写登上泰山,看到泰山横跨齐鲁大地,青山巍峨的样子。三、四句读起来很费解,但却感觉很玄妙。翻译成天地神灵令泰山充满神奇灵秀,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了晨夕。可是,如果联想到杜甫的修道背景,“阴阳割昏晓”又可以理解为阴和阳把时间分割成黄昏和拂晓,阴气上升阳气下降则为黄昏的开始,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则为拂晓的开始,而泰山正是这阴阳交替的分割点,所以天地才把神奇灵秀的造化赋予了泰山。泰山的云不是一般的云,《公羊传》记载: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天下者,泰山之云也。从天亮到早饭时,不到一个早晨的时间,泰山的云就可以遍布天下,站在泰山上看云,自己身在云层之中,泰山之云仿佛在胸中动荡。看到远处的飞鸟归巢,直到眼眶欲裂,飞鸟消失为止。全诗每一句都是为“望”做注解。最后两句借景抒怀,人生也应该登凌绝顶,这样才能把周围的群山一览无遗,囊括于心。此句与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暗合,也是表明作者希望自己也能够攀登人生高峰而“小天下”的远大抱负。
与李白不同,杜甫属于“苦吟”诗人,句句雕琢,凝练心智精华,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富于变化,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所以杜甫的诗歌被认为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望岳》这首诗就让我们认识到杜甫炼字炼句的高深功夫,读起来字字珠玑,意境深远。
点击论坛原贴
- 关键字搜索:
-
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