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低价打造蜗居成北京一景(williamhill官网 )
湖南青年戴海飞在北京海淀区的一个大院儿里用竹子建起了一座“蛋形”小屋。
来自湖南的24 岁北漂青年戴海飞在北京海淀区的一个大院儿里,用竹子建起了一座“蛋形”小屋,作为自己的蜗居之所。据介绍,这个小屋的成本仅为 6400元,戴海飞已经在里面住了近两个月,虽然一度也曾遭到物业的驱赶,但因为没有了房租的负担,现在很享受这种蜗居在“蛋壳”里的生活。据《新京报》的报道,戴海飞大学毕业后,在北京的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工作,但北京高昂的房租却让他难以承受。
戴海飞说,今年年初,公司展示了一个名为“城市下的蛋”的设计项目,是那种可以移动的蛋形小屋,令他顿生灵感:“我也希望有一间自己造的房子,这个设计正好符合我的要求”。于是,戴海飞便向亲戚借来钱,买了轮子、钢筋、手钻,以及水箱和竹子等原材料,在几名学弟学妹的帮助下,用了一个多月,打造出了这座蛋形小屋。10月份,他把小屋搬到公司楼下的大院中,他每天在公司呆到晚上12点,下楼后钻进小屋睡一觉,早晨8点起床后,上楼就开始工作,连交通费都省了。
对此,有评论写道,谈到北京,让人们印象深刻的有 “一蛋一巢”,“蛋”就是国家大剧院,“巢”则是北京奥运主体育场鸟巢。《华西都市报》上作者时言平的文章写道,如果说,故宫长城见证的是历史的繁盛的话,“一蛋一巢”则共同体现了现代城市光鲜亮丽的文明。不过,透过北漂青年戴海飞的这座 “蛋形蜗居”,却让我们看到了北京城繁华外表背后的苍凉民生。
蛋形蜗屋内景。
与此同时,《南方都市报》上资深财经评论员叶檀的文章说,首先,我们应该向蛋形蜗居的创意者与建设者致敬。这座蛋形小屋充满环保色彩,它用竹子、保温膜、防雨膜、麻袋制成,从麻袋缝隙长出的小草点缀着城市,可以移动,通过蓄电蓄水,解决日常基本生活。据称这个蛋形蜗居的造价仅为6427元,正如二战后美国出现的莱维特小镇解决了该国生育高峰期的住房难题,北京的蛋形蜗居则是那些无力购房者自行解决生存困境、主动替社会分忧的体现。不过,蛋形蜗居也折射出北京的高房价之痛,它的存在提醒我们创业年轻人与大部分普通人生计之艰难。当然,其室内与室外温度相差无几的居住条件同时也是政府之耻,
针对外界对蛋形蜗居能够坚持多久的担忧,戴海飞本人曾达观地表示,“因为这块地不属于我们公司,也不属于我,既然地是别人的,别人赶你走,你当然要走。这是一个流动的房子,原本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的,哪个地方可以停就停在哪儿吧,这就相当于流浪”。果然,有关部门出来说话了,物业负责人表示,如果是过夜的话,就是临时建筑的性质了。临时建筑必须经过市政部门审批。北京海淀城管大队的相关人员也表示,在路边搭建居住的屋子,只要没有相关部门审批都属于“私搭乱建”,应予拆除。
文章最后建议,有关部门今后在建设保障房的同时,不妨也考虑改造一下蛋形蜗居,让其既节能又保温,并开辟专门场地以最低收费把它们集中起来,让此类蛋形蜗居成为城市的一道美妙景观。蛋形蜗居漂移在城市夜空,有人视之为城市的狗皮膏药,但这总比那种将溃烂之创口粉饰为艳若桃李要好得多。
- 关键字搜索:
-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