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处于大震荡阶段。笔者再提通胀无牛市后,接连看到两篇文章,一篇是高善文先生的《紧缩无牛市》,另一篇是金岩石先生的《通胀助燃牛市激情》。
“通胀无牛市”是从宏观经济角度着眼,有历史数据作为支撑。
无论是成本推动型还是消费推动型通胀,通胀的本质是货币发行量过高,企业无法消化成本上升的压力,只有加价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企业不能全部转嫁成本,将导致盈利能力的下降。经济增速下降而通胀风险上升,说明“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时代即将过去,无法维持扩张性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
日本、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例外,日元与美元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套利货币,日美在经济不振期的宽松货币政策不可能提升经济,而只能促成全球资本与货币市场的局部泡沫,从长期来看,不可能让证券市场回到高位。虽然证券市场短期会大幅偏离实体经济,但从长期来看是实体经济的忠实拥趸。
美国、日本的股市就是实体经济的镜像。
从1896年5月26日,道琼斯工业指数被公布时的40.94点到1972年首破1000点,期间增长25倍,但围绕千点的争夺战长达17年。1966年1月18日,道指盘中最高触及1000.50点,直到1982年12月,才成功翻越1000点,并一直保持。其中1972年和1976年,道指突破千点全部回落。卡特总统离任时,美国CPI增长率是13%,失业率将近8%,利息率超过20%,美国数位总统不得不用行政手段控制物价,却一直无法收效。直到里根就任总统,进行全面改革——稳定货币供应、减轻税赋、缩减开支、改革国企——经济疲软恰好告一段落,道指才开始进入新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阶段。
这轮牛市一直上升到10000点,互联网泡沫即将崩溃之前。1999年3月16日首次盘中触及10000点,此后道指将近70次突破然后跌破这一关口,目前在11187点,但我们绝对不能认定美国经济复苏、创新成功,一轮新的大牛市近在眼前。事实上,我们既没有看到新的货币体制,也没有看到新的足以成为经济发展引擎的创新行业。
日本同样如此。日本经济高速成长期酝酿了一轮前所未有的大牛市,从1970年到1989年,日经指数由1987点上升到38957点,但日本经济下挫、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日经指数没有随着货币的宽松而大幅上升,到目前为止,在10039点。
中国的证券市场同样是实体经济的反映。在改革开放的前30年红利体现在股市之中,虽然股指处于轮回之中,10年一个周期,大致只上升700点,但规模不可同日而语。从20年前的老八股到目前A股市场将近2000家上市公司,从几亿市值到超过GDP的市值,我们不能抱怨股市,而只能抱怨分配制度没有让大多数普通投资者享受到上涨的红利。我国市场规模扩张、不断套现、大小非等体制,注定普通投资者成为规模扩张的成本支付者。创业板推出未能改变大局,高高在上的市盈率、以PE为首的利益链条的藏污纳垢,同样会让普通投资者支付成本。
通胀前期,货币宽松后遗症未显现、投资与消费节节上升,市场会有小幅上升,但并非大牛市的开端,而是通胀前期的幻影。而到通胀中后期,企业成本上升盈利下降,物价上升导致消费能力下降,政府不得不采取紧缩政策,痛苦阶段来临。
影响证券市场有几个重要变量,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公司估值等。
高善文先生列举了几个变量,货币紧缩、信贷下降、投资与外需下降,他预计高通胀与低增长至少将延续至明年二季度。这恰恰说明了通胀中后期市场不会出现大牛市的理由,随着热钱与央行的政策,市场草木皆兵,处于不断洗牌震荡的过程中。除了没有提到市场估值之外,其他方面并无本质区别。
金岩石先生则认为,通胀本身不会制造牛市,但散户对通胀的恐惧心理如火上浇油,会在已经点燃的牛市情绪上再加一把火,助燃牛市激情。前提是——已经是牛市,市场从3000点以上一路下滑、实体经济出现的通胀显示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不知牛市理由何在?如果说美国的消费略有上升,那也是美国也进入牛市,更何况美国的经济要短期脱困,恐怕只有上天才能拯救。
去年初,2008年最早宣布美国已陷入衰退的美联储官员、里奇蒙德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拉克尔表示,美国当前的经济衰退类似于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严重衰退,他相信美国2009年会出现小复苏与小反弹。
笔者相信中国经济仍有未来,但同样坚信结构转型与利益重组将十分艰辛,相信货币不是实体经济之母。为此,笔者维持今年年中在《A股3000点争夺战》一文的观点:从6000点下来后,中国证券市场进入回归之旅,今年将在2000点到3000点之间徘徊,明年可能到达将近4000点,但大震荡格局不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叶檀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