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看似自发的天意安排,包括马列主义所谓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尽管战国时代在中国有《秦记》所载前476年、三家灭智的前453年、《资治通鉴》所说三家分晋的前403年三个不同的说法,但中原礼制强国晋国分裂削弱以给秦国强盛让路,之后魏国李悝变法以给秦国铺路的历史安排都很显然。所以秦国得以用商鞅、张仪、范睢、白起、李斯而强大,逐步灭掉六国而废除宗族贵族制。
战国踩春秋脚后跟,诸侯尊王攘夷的称霸方式转换成为各自称王兼并的争雄方式。战国初期炎黄子孙•华夏族人的上百个国家只剩下十几个国家,其中齐、晋、楚、越四国有四分天下之势。但就在这时候历史突然像游泳的人抽筋,勾践去世之后越国衰微,三家灭智后晋国衰微和三家分晋,继而田氏代齐、燕国崛起。这时候晋国的接班人是闪亮的政治新星魏国。魏国文侯当政时,用儒生李悝在庶民议政和读书参政却又“礼不下庶人”的历史背景下变法。李悝选贤任官以废除贵族世袭制,作《法经》六篇以刑法治国,使魏国显赫一时。魏国用李悝为相时同时封儒生吴起为将,拔五城震慑秦国。吴起做官心切,在鲁国杀齐妻求将不得重用,来魏国屡立战功却遭贵族陷害,到楚国变法使楚国强大却遭贵族杀害。当时中国凡文化发达之地变法都因贵族制阻隔而搁浅,促成商鞅变法和秦国中兴。
商鞅原本也不是非要实行法家的霸术,他起初也不叫商鞅,是带着李悝在魏国的未竟事业到秦国,依照《法经》制定秦律之后有功于秦国受封于商(地名),才被叫做商鞅的。商鞅跟吴起一样,也是卫国人,姓姬氏卫名鞅(姬卫鞅),是卫国卿大夫的儿子公孙一族,所以又叫公孙鞅。在儒家和墨家同为战国显学时代,贵族公孙鞅自然是儒生,跟李悝、吴起一样。以法治国是战国时代礼制失控后不得已而为之的改良,如同仁心复礼(克己复礼)是春秋时代上苍给齐桓公安排管仲、给鲁国安排孔子,给郑国安排子产一样。公孙鞅是两个wei国(卫国和魏国)诸侯排除不了废除世卿世禄制的贵族阻力,选择不要之后,才在秦国成了商鞅。
公孙鞅以卫国卿大夫的身份在魏国坐冷板凳之后,于前361年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他是谈儒家王道谈得秦孝公瞌睡然后才谈变法之霸道的。秦国这时候在秦穆公称霸之后约300年了,虽然土地可与楚国比辽阔,却在文化经济上最落后:没有儒生,商业欠发达。相比战国七雄,秦国这时候惟一突出的就是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决心。就凭这,公孙鞅徙木立信之后,于公元前356年、350年两次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改革世袭卿位和禄田的制度,实行君权任免官员的郡县制,奖励开垦耕地和作战立功,实行有违儒家礼教的连坐之法和刑上大夫的酷刑(太子老师公孙贾脸上被刺字,公子虔被割掉鼻子)。严刑峻法20年,秦国大治。
公孙鞅受封地商等15邑,成了商鞅。商鞅因冷酷于孝公死后遭车裂严刑报复。商鞅虽死,但人亡政存。商鞅新法强行废除了卿大夫垄断土地和官职的特权,革掉了以德治国、以礼教化贵族的周朝传统,使秦国成了“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君主制庶民国家(非奴隶制公民国家):黎民百姓不再有泾渭分明的界线,整个秦国被变成农田开发区和军功受奖国。秦国由此超越魏国成为七雄之首,成了法治大国。
秦国成为中国战国时期的超级强国,犹如今日的美国,不仅因为有商鞅变法,更有商鞅之后张仪、范睢、白起、李斯等历届相国(丞相)对变法的认可。魏国率先变法并因变法而超级强大,之后赵、楚、齐、韩等国都先后进行了君权变法,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世卿世禄的封建食邑的贵族制,所以往往一、两代诸侯变法之后,卿大夫贵族就联合起来废除了变法或者使变法大打折扣,所谓人亡政息。惟独历史安排的秦国,铁工具生产方式之上居然出现了另类社会形态。张仪、范睢、白起、李斯们都是外国人,却被天意安排来秦国接力废除封建制并推而广之。
商鞅变法之后,先是魏国人公孙衍率秦军打败魏国,占居河西地区,打开了秦国东进中原的门户。但公孙衍被魏惠王重金贿赂,率秦军西征游牧民族。这时候张仪,即张魏仪,另一位魏国贵族后裔,来到秦国向秦孝文公指出:西征这时候是贻误东进的战机,一旦魏国喘过气来,秦国再想东进就难了。于是张仪成了商鞅之后秦国的顶梁柱。公孙衍被排挤回归魏国。
公孙衍开始推行魏、齐、楚三国从北到南联合抵抗秦国东侵的合纵术。张仪凭口才和连横谋略,在商鞅变法奠定的耕战实力基础上,侧重外交手段,演戏似地利诱和游说魏、楚、齐三国亲秦,利用大国和小国之间的矛盾,成功破坏了公孙衍、惠施先后进行的多次抗秦的合纵术,拆散公孙衍的魏齐联盟与魏、韩、赵、燕、中山“五国相王”与魏、赵、韩、燕、楚五雄的合纵。张仪在秦国先做客卿,后任秦国第一任相国,辅佐秦惠文公称王,耍手段玩骗术,明做魏国相国,暗地推行连横术,西并巴、蜀,东骗楚国,使秦国“东拔三川之地,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威名震慑六雄。公元前309年回魏国病逝。
历史其实给了文化和经济先进的中原地区晋国的代理魏国更多的机会。由于魏国贵族重工商机智和个人自由,李悝变法没能持续,吴起大才不能施展,才有商鞅变法促使秦国成了农业和军事的超级强国。张仪虽然有才,公孙衍合纵术如果能像张仪连横术在秦国那样被魏、齐、楚、韩、赵、燕六国贯彻,秦国不要说东进,就是被灭掉也无话可说。可叹六雄不齐心,更叹魏国失范雎。
范雎,魏国庶人祁范雎,当属于魏国在关键时刻走失的最重要的对魏、齐、楚、韩、赵、燕六国最具有危害性的人才。范雎当初非常想为魏国建立功业,因家贫无法得见魏王,投在中大夫须贾门下当门客,因爱国而拒绝做齐国客卿,却被须贾所诬,历经拷打磨难死里逃生之后辗转入秦。公元前266年辅佐秦昭王,出任秦国丞相十多年,其“远交近攻”术使“连横术”更稳定、更有操作性:对距秦较远的齐、楚等国家先行交好,稳住他们;首先攻打邻近之魏、韩两国,以除心腹之患,而后北征赵、南伐楚,最后再攻齐。如此由近及远地蚕食统战术一问世,即表明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只剩下时间了。
前268年之后,秦国先伐魏,攻占怀、邢丘;后打韩国占荥阳,逼韩听命于秦。之后秦国强势在战国再也不可撼动。而这时候范睢更推动秦昭王实施剥夺秦国“四贵”专权的“固干削枝”策略——收回穰侯的相印,驱逐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到关外,禁止宣太后干预朝政,使权力集中到秦昭王手中,使君主制庶民国家制度更为完备,贵族制复辟完全不可能了。范睢还在长平之战中成功实施反间之计,才有白起一举歼灭赵国45万军人的胜利。范雎上承秦孝公、商鞅变法的图强之志,下启秦始皇、李斯的统一帝业。范睢这个人,推荐郑安平、王稽,廷辱须贾,妒杀白起,恩怨分明但不够大气,却也在失宠之际能够推荐燕人贤才蔡泽接替他的相位,功成身退病逝。
秦国灭六国,最终还是要靠军事打击实现的,这头等军事功绩当属白起。芈白起(公孙起),楚籍秦国名将,可谓因兵法和用兵在魏国扬名,因变法使楚国重振雄风却被贵族杀害的吴起转世楚国,而来秦国奠定灭六国军事基业的。
白起善打歼灭战、追击战、野战筑垒工事,对敌之前先进行精确料算,未战先知胜败。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扫平秦军东进之路;攻破楚都,烧楚国祖庙,共歼灭35万楚军,楚国从此一蹶不振。攻赵先后歼灭赵军60万,其中长平之战一战引赵军出城围歼,一举歼灭45万人,号称“人屠”。攻魏于华阳歼灭13万。攻韩于陉城歼灭5万。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约165万,占整个战国期间各国军队死亡人数的二分之一,大小70余战,从没败过,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使六国闻白起胆寒。后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赵的问题上发生分歧,前257年被秦王赐剑自刎。
李斯可谓商鞅的转世,跟再度转世为秦国君主的赢政,共同推广商鞅的事业。生在楚国的李斯,不具有商鞅和白起的贵族血统,早年为楚郡小吏,头脑装着从大儒荀子那里学成帝王的礼法之术入秦国,在吕不韦手下任职。公元前237年,秦王赢政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采纳升官,由廷尉、长史,后推促秦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开始逐一消灭六国。前230年到前221年,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相继除名,中原统一,帮助秦始皇建立秦朝: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全国郡县制替代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将商鞅在秦国的焚书毁文化的行为推广到整个秦朝,还坑儒杀读书人并禁止私学;参与制定秦朝的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他被宦官赵高和秦二世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商鞅、张仪、范睢、白起、李斯,接力似地军政外交三结合,灭了六国,创建跟中亚波斯帝国同样是皇帝集权制,却因暴政短了305年命。秦国灭六国所建皇帝集权制的君权帝国,完成了历史安排宗族乡绅制替换宗族贵族制的使命。
- 关键字搜索:
- 【唐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