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加息暴跌论”是个伪命题
在我看来,无数历史经验已经证明,暴跌之后找出的理由基本都被证明是市场人士搪塞投资者的伪命题。
有人说,随着本月12号的大跌,A股市场从此转熊。好笑的是,义愤的人们连直接祸首都揪出来了,“是加息闹的!”。
在我看来,无数历史经验已经证明,暴跌之后找出的理由基本都被证明是市场人士搪塞投资者的伪命题。
在这个市场上,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市场走牛的时候人们忙于赚钱、选股,对于所有的消息都能海纳包容,没有太多人关注市场中的是是非非。正所谓“一场世界大战也无法阻止一轮牛市”。一旦盘势变了,甚至开始走入颓势。于是什么都成了“下跌导火索”——不是问题的变成问题,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什么都成了暴跌的原因:解禁股、某机构抛售、某机构发布了看空报告等等不一而足。
举个例子,中石油限售股解禁算不算问题?有说是的。举出一大堆证据说将对市场形成重大利空,可真正解禁之后,市场没有出现预期的。本来“解禁”就和“锁定”一样,是正常市场题中应有之义。它的利弊早被市场消化并体现在二级市场价格上,并非解禁前后才显现出来。
再比如,此番暴跌之前,有几家大银行进行了配股。因为其时行情尚好,我没有发现人们对此进行过度指摘——要是他们配股时间拖后一些日子,恐怕就要被扣上打压市场的帽子而被大加挞伐。
这种情形,无非体现出的是人们在盘势不稳情形下的一种焦虑心态。类似的伪命题之所以被反复讨论,说明许多人心态不稳,并不在命题本身。心态不稳,又何以投资制胜?那么,什么才是影响市场真命题呢?
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市场的自身规律。具体而言就是资金和股票之间的供求关系,再具体一些,是大多数人做多或做空的意愿及其行为。
很显然,中国A股市场二三十万亿的巨大市场上,没有任何一股市场势力能够做出引导全局的事情。即使是一个很多人看来重大的利空消息也有另外一批同样数量庞大的人群不以为然,巨大的成交量本身就说明接盘者和出货者基本等量齐观。市场规律说白了就是大多数投资者的多空心理和行为模式的综合体。很多时候这个“综合体”的走向与外部政策措施没有直接的关系,在这方面,技术派人士的看法更接近真理一些。
而基本面分析人士在面对暴跌的时候总会走眼。比如说加息,有人说加息导致资金成本上升,导致资金大规模流出。事实上,这仅是一个理论概念。加息,甚至持续加息其提升的资金成本和证券市场的收益率相比也是相去甚远。真正逐利的资金并不在乎所谓的“增量成本”。
此外,从加息背景来看,也无法证明市场的支撑力是否已经丧失。
表面上看,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让市场猝不及防。其实此前股市交易者早有心理准备,那就是7月和10月的CPI将是两个“峰值”。
历史上看,通胀预期带来货币政策的紧缩,并非熊市的开始。回顾A股市场,在2006年年初到2008年年初。CPI上涨势头呈现出不断加剧的态势,而货币政策也是一个逐渐加码的过程。而就这个小周期中,市场历经了一次超级大牛市。
很显然,逐利资金并没有在当时持续加息政策下放弃做多,而最后的资金的大规模离场和所谓的加息“临界点”有多大的关系并没有人给出强有力的证据。
我想说的是,市场走向若要真正反转,不可能在短短十几个交易日中转换到位,反之亦然。“加息导致暴跌”,换言之“资金成本说”——成立的话,那么在现有的货币存量背景下,认为A股就此坠入深渊也站不住脚:楼市面临高压、商品期货出现全线下挫、一般投资品也在盘桓,而政府的物价“干预”的表态更会让流动性无所适从,作为交易者的“基本弹药”,流动性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足够应付一次牛市,换句话说,它在短期内并非决定性因素。
什么叫敬畏市场?就是要敬畏那些真实存在的但不一定摸得着看得见的市场规律。因此,轻易对暴跌做出所谓的“源头解释”不但不利于更好把握市场,更容易陷入误导他人并最终误导自己的巨大危险。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关键字搜索:
-
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