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不值得惊喜的好消息

好消息是,中国GDP连续两个季度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更好的消息是,明年使用购买力平价换算,中国GDP总量便有可能更上一层楼……近年,类似“喜讯”层出不穷,中国在2005年取代英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在2007年超越德国成为第三,如果使用购买力平价计算,也许不用等到2020年,中国GDP总量就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但有些“好消息”其实并不值得惊喜。必须看到,GDP总量在上世纪80年代曾让中国人走出贫困,但近些年总量的上升没有带来经济结构的调整,反而使贫富差距日益严峻。

从明年开始,我国将首次全面参与新一轮世界银行组织的国际比较项目(ICP)活动,也即通过购买力平价,让全球的生产总值有更准确的衡量标准,方便各国进行比较。所谓购买力平价,在经济学上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以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比如目前全球流行的“巨无霸汉堡指数”,就是以麦当劳连锁快餐店里售卖的巨无霸汉堡包为标准确定的汇率。同样的巨无霸汉堡,如果在美国卖2.5,在英国卖2,就巨无霸汉堡而言,英镑与美元汇率实际比就是1.25;如果在中国卖10,在美国卖2.5,那么人民币兑美元就是4:1,4块钱人民币当1美元用。可是,这种理论汇率与实际汇率会有很大差距。

2007年12月中旬和2008年2月底,世界银行发布了2005年全球国际比较项目初步报告和最终报告,根据中国11个城市调查资料推算,2005年人民币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等于3.45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汇率8.19的42%。如此一来,中国GDP似乎凭空就增加了将近一半。国内媒体当时也报道过,世行承认中国GDP被高估40%,那是因为此前世行预估的中国购买力平价相当离谱——2005年中国购买力平价约为1美元等于2.08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汇率的26%,中国差点一下子多出四分之三的GDP。

由此不难看出,这些“财富”是虚幻的,当不得真。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你拿着2.8元人民币想在国外当1美元用,谁也不会理你。与此同时,附着在商品背后的税收往往还会让你的财富感大大削弱。比如目前海关总署增税,中国游客携带从境外购买的价值几千元的苹果iPad入境时,要缴纳1000元人民币的进口税。不仅国外购物,买房、买车等等都有重重叠叠的税费跟在价格后面,所以,不附税的价格其实意义并不大。加上中国重要产品的价格并非完全由市场定价,而垄断红利与错误的税收,又往往使产品的价格被扭曲。与此同时,中国GDP所付出的资源、环境等成本,仍被排除在外,也就是说,假如全球征收碳税,中国的GDP总量必会大幅下降。

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总量不如发达国家,甚至处于紧缩状态。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之前,一个苹果只要几分钱,按照购买力平价,人民币远比美元值钱,你总不能说当时的中国人是富裕的。所以说,GDP、国民财富、经济结构、购买力平价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对应关系并不强。购买力平价折算GDP,只不过让我们多了一个看经济问题的角度,按照支出计算是一大进步,同时也是参与世界协作的一部分。但对赶英超美式的结果不必过于当真,更要提防沉浸于欢乐之中忘却了改革进程。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叶檀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