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征税 商务部为什么改口了
近期,海关对iPad征收千元行邮税一事引发质疑。稍早前,海关总署称,对4000元的iPad归类为电脑产品,因此适用5000元的完税价格,主要是为方便旅客,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旅客的通关时效。不过,相当一部分意见认为海关属于“雁过拔毛”,而此前商务部曾经向海关发过咨询函,对于此种做法表示出不同意见。有了商务部的质疑,公众更是觉得占理。
不过,昨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态,在iPad一事上,支持海关履行职责,认为收税是海关根据自身职责和当前新情况采取的措施。从质疑到支持,商务部口风的转变,让之前还热热闹闹的讨论一下子有点发懵。因为之前的讨论,反对海关这种做法的人士大多引用商务部的观点作为佐证,现在商务部不奉陪了,海关恐怕也不会再腾出精力进行解释,只管收就是了。对于部委之间点到即止的“较真”,公众也只好“一声叹息”。
此前,商务部和海关在iPad事件上异议的公开化,使得整个社会有可能受益于这种因公开而发生某些改善或改进。事实上,海关侧重税收和打击走私,商务部关心国际贸易,原本就是各自站在本部门的利益说话,但如果通过争论而有助于政策制定的透明化和科学化,无疑可以在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和个人之间达到利益的和谐。然而,部委不愿“吵架”,讨论也就只限于讨论,甚至最后不过是抱怨一番。
海关征税没有问题,打击走私也是应有之义,消费者当然希望关税越低越好,没有关税最好,但这显然不可能,有违国家利益。但iPad千元税事件迅速成为众矢之的,就说明了征税存在不合理的一面。税收政策必须清楚,不能模糊,比如iPad究竟属不属于电脑产品,完全由海关方面自行裁夺,海关说是就是,别人不容置喙,消费者利益并没有被充分考虑。而“一刀切”的做法更是便利了行政机关,屁股决定脑袋,海关考虑的是通关效率,而个人考虑的则是税负公平。
诚然,对5000元的完税价格实行“一刀切”,高于5000元的赚了,低于5000元的赔了,一相抵,海关这边没吃亏,至于谁吃亏就管不着了。因此,公众的不满,不在于征税,而是在于海关的懒政作风。
对于征税多少,在着眼于国家财政和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如何更大程度地考虑到消费者利益,在打击“水客”的同时,如何使得消费者的海外购物不至于发展到“裸奔”,都可以在部委之间,行政机关和公众之间的讨论中形成一个更合适的方案。如果在公共政策方面奉行“不争论”,就可能无益于对政策的“纠偏”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关键字搜索:
-
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