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培养耐心/换个心情,再来一次!(图)
认知篇:我的孩子比别人没耐性?
耐心或者说是挫折忍受度是一个儿童在初期成长阶段中所需要训练的重要发展任务,它是小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可获缺的一项特质,耐心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常需要家长的协助与训练;常见到家长抱怨自己的小孩,只要想到就马上要,不给就发脾气,积木排一下子没有成功就不想再排,其实这些都是儿童发展的必经过程,你不需要过度担心你的孩子比别人没有耐心,别的家长可能与你的感觉一样;所以在这里我要与家长讨论一些关于耐心发展的概念,并且提供一些培养耐心的建议。
耐心需要学习
耐心对于人际互动与学习过程都很重要,比如礼让、轮流与等待等,是维持稳定人际关系的重要社交礼仪,而且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与瓶颈时都需要耐心来克服这种挫折感,耐心主要的内涵为自我的情绪与行为的控制能力,其实在大人身上就是所谓的情绪智商,一旦耐心的功能失常就可能导致其学习意愿低落与人际关系的失败,但若一旦能耐心克服困难与解决问题,对于小孩的自信心就会有相当大的帮助,且这与小孩未来的人格成熟与成就动机有相关大的关系。
充分的沟通是前提
耐心指的是从外界刺激到行为之间的过程,也就是说从刺激(看见喜欢的东西或者不愿意的情况),经过大脑的处理后(比对过去的记忆如“妈妈说:不能拿”或者 “做了会被骂”),再输出的过程(所以必须忍住与等待,结果没有犯错或者事情圆满成功);其中牵涉到多重的生理机制与经验学习,如神经系统的成熟度及过去经验的记忆;所以小孩子的年龄大小有绝对的关系。
一般来说2岁以前的小孩对刺激多半为反射动作,所以即使在训练与教育后仍常会有失控的情形,家长也常因此感到挫折,此应与该阶段的小孩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不佳有关,即使他摇头答应你不能做或者不能要,但实际上可能不懂你的意思,所以到了现场可能就没有办法配合你的意思。
而2岁以后小孩子比较有能力以语言与符号来表达沟通,比较有能力回顾其过去的记忆,并且学会以语言来约束自己或者表达困难,所以这时对小孩的训练与教育比较容易成功,但毕竟在儿童初期,还是需要家长耐心的协助。
缺乏耐心的孩子常见的表现模式
1.好动且坐不住:只要一无聊就常会不顾家长告诫随意奔跑或者动来动去。
2.冲动行为:常没有想清楚就说或做,因此常会犯错被骂。
3.容易生气与哭闹:只要一不顺利就以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愤怒或要大人妥协。
4.做事情无法从一而终:容易受环境影响,常无法将事情完成。
5.打人或者自伤:两者常是家长最不愿遇到的,也是最困扰的行为,多半来自于挫折感,加上语言表达能力不佳且体型较弱小,所以遇到困难时就常会以此行为来表达生气,一般来说会打人的也较常有自伤行为。
造成小孩缺乏耐心的原因,除了与大脑的成熟度之外的其他因素:
1.生理上的问题:发展迟缓的小孩、体弱多病的小孩、注意力缺陷过动症、自闭症等,由于其大脑的成熟度较差,所以耐心的发展比较慢,且家长会因为其较为弱势,所以比较会宽容其行为。
2.气质上的问题:如果小孩天生的气质专注力差、坚持度差、情绪反应大且适应力不好等,容易造成在耐心的培养上较为困难。
3.环境上的问题:父母的教养技巧、家庭的经济情况与生活稳定度等,可能因为家长没有时间管教,家庭复杂无法建立稳定的规范,或者多半用责骂、体罚的方式,反而造成小孩更没耐心。
实战篇:面对缺乏耐心的孩子
以下是3种常见孩子缺乏耐心的状况题,吴四维医师建议家长的处理模式如下:
Type 1、看到就要型
宝宝嘴里正咀嚼着苹果,看到妈妈端来芒果,就马上把嘴里的苹果吐出来!看到想要吃的东西就要马上吃,连先把苹果吞下去都不行!
面对冲动型孩子
既然知道小孩冲动控制不好,看到就想要,通常要在事情发生之前就要与小孩做适当的教育与解释,不要等到发脾气了才开始教育,应先告诉小孩等一下应该怎么做,让其先有心理准备,一旦顺利完成再给予其肯定与奖励;但若万一已经发脾气了,你也不要太气馁,如果不严重不必要让小孩立即屈服,让他有一点时间去接受现实,一样是很好的处理方式,如果他愿意配合再给其肯定,但如果情况严重就应先带离现场,以避免进一步的危险与冲突。
Type 2、得失心过重型
玩拼图游戏时,拼得好就会得意的跟大家展现,拼不好就会乱丢拼图,生气地大喊:“我不会拼!我不会拼!”。
面对好强型孩子
当儿童进行喜欢的游戏时都会有与大人分享的意图,当大人点头赞同时,他也因此得到认同与成就感,所以当小孩做的不顺利时,相对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挫折感,这种情绪反应实属正常;处理的原则,应先肯定小孩努力的过程,即使没有成功,其实小孩也常不希望大人帮他完成,你去帮他完成他反而生气(3岁以上的幼童多半有相当高的自主性,你去帮他完成只会让他更生气);若小孩有意愿,你可以表示要与他一起完成(要有耐心陪他),但实则只是陪伴他完成工作,如此小孩还是自己完成,他会觉得自己受到父母的支持,也还是自己完成工作,对自己的耐心培养与成就感都有帮助。
Type 3、总是如愿以偿型
出去逛街看到想要的玩具就一定要带回家,不愿意听爸比妈咪解释不买的原因。
面对固执型孩子
面对要就是要、没的妥协的小孩,通常我会建议除非你很有把握可以处理,否则应挑适当时间与地点出门,要不然你的耐心一定会很快就磨光;建议出门前先与小孩子约法三章,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对于可以做的要让小孩子有一些自己选择的机会(太多选项会影响小孩子决定的能力,所以应该试着给其二选一的方式做决定),小孩子有自己决定的自主性,通常对情绪的安抚有用;当然家长的坚持也是必须的,如果不是很严重,你必须要有心理准备,要给小孩子一段时间接受现实,不要立即要求小孩接受并且不准生气,当然小孩妥协后,你也要给予其一个拥抱或笑容以表示你们已经和好了。
吴医师小叮咛
若你的小孩经过你的协助与训练,发现其行为与情绪控制力还是很不理想,持续的时间超过半年以上或者小孩已经上幼稚园,但状况始终不理想,这时我会建议家长应该带他到儿童心智科门诊评估,是否有其他的合并问题如注意力缺失过动症、语言或动作发展迟缓等问题,以尽早得到协助与疗育。
培养孩子耐心的小技巧
˙一次只玩一种游戏
与小孩玩游戏时尽量排除其他的环境干扰如电视,一次只完一种游戏,从简单容易达成开始,完成时要与小孩对话显示你的关心,并且给予其肯定与赞美。
˙当小孩缺乏耐心与情绪失控时
注意其情绪反应的目的,如果是要吸引你注意,则可以适当的忽略但须注意安全;越小的小孩以转移注意力为主要方式,2岁以上的小孩试着与其以言语沟通,虽然其表达能力不佳但是可以听的懂(必要时先带离现场,如果当时一片混乱),给予其选择的机会,让其学习自己控制情绪,成功后再给予其适当回馈,如解释过程让小孩子知道他哪里做的好所以成功,如此这些成功的经验就比较容易记住且类化于其他环境中。
˙父母亲的情绪管理
其实父母不是万能,也不是每天有很好的精神与体力去处理小孩的每个情况,所以一旦遇到自己不会处理的不要担心,只要没有危险,等想到怎么做事后再来处理就好,否则处理过当或者仅大声斥责反而得不到效果。
嘿!他毕竟只是个小孩
儿童毕竟不是小大人,除了身体、器官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尚未完成外,很多的社会行为与人际关系技巧也都是在学龄前阶段开始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尚未成熟,没有如大人般那么多的工具来抒解压力,所以多半会以情绪与行为来反应其挫折与困难,而家长你是不是经常对其行为反应过度,或者出现过度体罚与责骂的情形?所以此篇文章西望能够厘清家长一些观念,多些耐心与观察,改变一些处理的模式,不仅小孩能健康成长,家庭内也可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与气氛。
- 关键字搜索:
-
和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