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营之后:老字号标语警示“严禁殴打顾客”(图)

名酒五粮液的名头很响,在同样是酒乡的贵州,人们居然不喝茅台而喝五粮液。但是,也许只有资深的业内人士才知道,酿制五粮液的古老酒窖以及酒曲,都来自宜宾的古老酒厂,“尹长发升大曲烧房”。这个大曲烧房,据说已经有600年的历史。除了“文革”那个特殊阶段,五粮液酒厂(包括其前身国营宜宾二十四酒厂)一直在租用尹家的酒窖。但是,突然之间,尹家的后人被告知,他们祖传的酒窖变成了国有资产,租金不再支付了,从前支付的,属于国有资产的流失。“文革”期间对酒窖的侵夺合法,而“文革”后的改正,则需要再改正。

要说清楚这场官司,也许要回溯到54年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949年夺取政权的中国共产党人,原本计划有一个相当长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期,至少维持发展50年,但是,在经过3年的政权稳固期之后,却用一个疾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3年就把中国的民营资本连根拔掉,在1956年实现了跑步进入社会主义的宏愿。当然,今天的人们明白,这场在正统党史叙事中也承认是“过急过快”的运动,带给中国的,并不是利好的消息。其实,在刚刚完成改造的那几年里,就在北京,政府官员们发现他们已经在品尝改造的苦果,不得不吃烤糊了的全聚德烤鸭,食用切不成片的东来顺涮羊肉。到了“文革”后期,这些著名的老字号饭店,居然贴出“严禁殴打顾客”的标语。

服务的败坏,传统名牌的流失,也许还不是问题最严峻的部分。我们知道,当时的改造,是以公私合营的方式进行的。没有对资本家进行无条件的剥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赖以自豪的事情,但是,这种群众运动中实现的公私合营,实际上也是剥夺,不过是一种比较温和的剥夺而已。原有的私人企业,被半强制地估产,然后以定息的方式支付。这样在运动中签订的公私协议,尽管是资本家自愿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谁又能不答应呢?这些年支付的定息,对于某些行将倒闭的企业,也许是福音,但是对那些蒸蒸日上的企业而言,却是灾难,定息完全不能抵消私企的损失。最关键的是,在支付定息之后,原来的企业主就再也没有参与企业管理的份额,只能回家待着了。中国现代产业近百年的发展,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好不容易产生了一大批现代企业家,就这样被浪费闲置下来。等到中国人再次想到要发展民营资本,重新改革开放,这些人非死即老,绝大多数不可能再次出山了。我们的国民,只能再一次从头开始,培养自己的新一代企业家。

宜宾尹家的产业,其实也就是在1949年之后,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进入了国营酒业。正是这种租金微乎其微的名义上的租用方式,使得实际上已经不存在的尹家酒业,躲过了1956年的改造,给了今天五粮液酒窖官司尹家一方更多的理据;也部分构成了五粮液集团为什么非要冒险否定宜宾市“文革”后的改正文件,非要一口吃下这些酒窖的原因。

我们知道,在“文革”期间,所有的资本家都被清算,定息被停付,住所也被没收。“文革”后的改正,基本上让资本家和后人的资产状况,退回到1956 年改造后的状态。由于作为五粮液招牌的古酒窖不是按公私合营的方式进入企业的,而是私产,也就是说,五粮液集团无法通过支付一点点定息的方式,一劳永逸地解决其产权。只要认定这些酒窖的产权是尹家的,那么,对于五粮液集团就是一种永久的隐患。说起来,这也是五粮液集团的失误,在可以买下的时候没有买,因为长期以来租金实在可有可无,他们贪了小利,犯了错误。可是现在,他们想用一口吞下的方式,改正这个错误。显然,他们的理据,其实就是当年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正是这个改造,造就了一大批所谓的国有资产。但是,由于尹家的酒窖不是改造的产物,如果认定属于国有资产,只能肯定“文革”的全部剥夺。当然,按照革命的道理,“文革”和改造,其实都是一个脉络。

现在的问题是,为何一个完全没有道理的企业侵吞私产的行为,能如此理直气壮,而且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当然,从利益角度,不难理解,但是,利益所在,也不能毫无顾忌呀。是什么东西,给了当地政府和五粮液集团如此大的胆子,可以如此肆无忌惮呢?在我看来,问题的症结,在于尽管我们国家已经有了《物权法》,但是在所谓的国家利益面前,私产的保护,还是一个非常脆弱的软肋。尽管所谓国家利益,无非是地方政府的利益、某个国企的利益,甚至是几个人的利益、我们从来没有清理过当年运动中对民企剥夺的错误,即使“文革”的错误,改正得也相当不彻底。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牺牲私企,一直都是不言而喻的大道理。从改造到革命的脉络,在某些人心目中,还在延续。迄今为止,这个大道理和脉络,从来没有遭到根本质疑。

我曾经多次说过,现在中国的精英,尤其是企业精英会流失,会不断地把资产转移到国外,自己移民到国外。即使在国外挣钱机会不多的情况下,依然持续不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的来源之一,就是权力部门以及个人的侵夺,近年来则面临国企的吞噬。在这些侵夺背后,则是革命脉络的大道理、改造的魅影。显然,如果国家还想继续往前走,坚持市场经济,对自己历史上不合法的侵夺,必须有个说法;或者你还坚持计划经济,回到过去;或者清算过去,厘清产权,跟过去群众运动式的侵夺说再见,没有中间道路可走。

五粮液酒窖案,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恰在这个过去留下来的老问题上,昭示了一个未来中国不得不回答的课题:中国的产业,前进,还是后退。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