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 房地产不再是支柱产业(图)

中秋刚过,对房地产调控便出现明显升级的迹象。首先是国土部和住建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同时还传来住建部和银监会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对一线城市二套房贷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实地检查的消息。双重消息之下,令到假期前对调控再度从紧预期不高的各方大感意外,调控升级之说迅速成为共识。

《通知》的下发已经令市场震惊,而《通知》的内容更拧紧了市场的神经。《通知》明确提出,要“继续抑制房价上涨、促进房价地价合理调整”。请注意!即使在国务院10号文中,也只提“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相较10号文,《通知》少了“部分”,多了“价格调整”。在此处,我们基本可以把调整与回落划等号。

以此观之,所谓的第二轮调控,已经较前一次有了质的改变:并不是不涨就可以算达到调控目的,房价地价合理回调也成为指标。

在《通知》发出后的第二天、国土部有关负责人就此答记者问中,更是出现了石破天惊的提法:“部分地区对房地产业要以保民生为首要目标认识不到位,对房地产业不能作为城市经济支柱产业还有不理解情绪”。

自2003年国务院18号文首次将房地产业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以来,由于其“关联度高、带动力强”,虽然楼价的持续大幅攀升影响了民生、影响了社会生活,但一直以来,都没有取消其支柱产业地位的提法,似乎在关联到GDP的问题上,各方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这次以部委名义下发的《通知》中敢提出房地产不能作为支柱产业,确实显示出:一、该《通知》的规格相当高;二、房地产行业去支柱产业化已经开始。

两部委的《通知》与其说是新一轮调控的开始,不如说是新调控思路的开端。新思路的核心是:房地产今后不再是支柱产业;地价房价需要回落。

为何在房地产的调控思路上会出现如此的变化呢?

首先,房价的高企已经严重影响了民生,而政府是越来越注重民生,这一点在“十二五”规划的思路中也体现了出现。为此,房地产需要重新定位。

其次,前车之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至今仍挥之不去,房地产阶段性可以刺激经济、但长远来看其负面作用更突出,中国经济需以此为鉴,不可饮鸩止渴。

其三,如果要落实经济结构调整,要改变发展方式,有理由让房地产继续暴利吗?

另外一个重要考量是,如果美国国会针对中国的法案获通过、并最终成为法律,中国需怎样应对?一般观察的角度单纯集中于贸易战燃起的可能,但另一方面,如果真的出现最坏的情况,其解决之道显然不是或不只是贸易战,而是国内市场的拓展。如果不能拓展广阔的国内市场,单在汇率问题上争持,我方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在汇率问题上,比中国严重的国家多的是,美国便是代表之一,但为什么美国可以恣意指责其他国家、自身却免于指责?问题的关键是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终端市场,如果它不让你的产品进入,你就必然处于被动。这就是市场的力量。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和国土面积都相当庞大的国家,开拓国内市场、让人民有较高的消费能力,既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可以在目前林立的贸易壁垒中化被动为主动。

刚好在中秋假期之后,刚好在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通过有关法案之后,国内加大了对房地产的调控、并升级了调控的性质,这其中是不是有一些联系呢?

正疾书之际,有“国家有关部委近日分别出台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消息。其中提出对地方政府严格实行问责制,其他的包括全国性的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房贷,不对非本地居民发放购房贷款,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到全国等。这些措施,有点刀刀见血的味道。

房地产的调控思路要变,城镇化的思路也需要反思。按现有模式发展下去,不单没菜地,也没粮田了。可以设想,以后只要是地里长的东西都会飞涨。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