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教育热议(2010/9/6-9/12)
**教育孩子的10个心理效应
教育孩子实际上是一门“用心”的艺术,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父母都应该努力探索一些“心理效应”的积极或消极影响,从而科学地引导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龙凤。
(一)暗示效应: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在教育孩子中,父母是孩子最爱,最信任的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二)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教育孩子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做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可见,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该简单的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三)动机效应: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
(四)温情效应:在教育孩子中,如果采用“棍棒”,“恐吓”之类的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应该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木桶效应: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簿弱环节。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该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取长补短”。
(六)发泄效应: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作为父母,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话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的不满。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
(七)增减效应: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难免将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并常常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自尊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
(八)处理效应:“处理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鼓励孩子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
(九)贴标效应:这一心理效应在父母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笨蛋”,“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所以,父母必须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
(十)增求效应:日常生活中常有一些生活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份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增求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增求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本文由阳光宝宝早期教育中心供稿
**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
随着时代变迁,当今的孩子们课业内容广泛,很多孩子需要家长的帮忙才能完成功课,老师也不对学生过高要求。
关于老师和家长是否应该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的问题,教育界人士看法不尽相同。但是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呼吁老师和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发挥空间,过度保护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
当今家庭孩子越来越少,家长有更多的时间花在每个孩子身上。很多孩子需要家长的帮助才能完成课业,家长们也担心如果不帮忙,孩子会在课业上落后。但是教育家认为,不让孩子体会失败的滋味可能会让孩子以后付出更大的代价。
据悉尼晨锋报报导,七十年代的教育理念认为:“老师应该更加关心体谅学生,不要过高要求。”曾经担任卧龙岗大学教育系教授的迪纳姆先生(Stephen Dinham)指出,如今很多老师不会用红笔改正学生的错误答案,更别说让孩子不及格了。但是他觉得,“我们犯了一个原则性错误,我们认为不过高要求是为孩子负责,但是这样做会让孩子高估自己的能力,当他们步入社会之后才发现现实远非如此。”
悉尼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马丁(Andrew Martin)指出,“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真正的成功。”马丁教授认为:“孩子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的挫折,我们需要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和积极的态度。让孩子从容面对坎坷,从中总结经验教训,然后继续前行。”马丁教授对现在的年轻人很有信心,也支持年轻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为了孩子将来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家长们应该做的是:培养孩子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和信心。犯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对孩子更有益。摔摔打打中,才是真实的人生。
(李青清编译)
**出生排行影响才智和性格
美国最近的研究指出,出生排行对人格和才智有影响,父母所生的第一个孩子,往往较具聪明才智,然而排行在后的弟妹,则课业成绩较佳,且性格更外向。排行在前的哥哥姐姐性格上趋于完美主义者;而排行在后的个性更为外向,且比较富于情感和宽恕别人。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网站报导,多年来,科学家们试图寻找出生差别对人一生所产生的影响。以前的研究,着重在美国历任总统,诺贝尔奖得主以及NASA的太空人,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在家中排行老大。
纽约州艾德菲大学的研究小组领导人弗兰克和她的同事,调查90对同在高中就读的兄弟姐妹。研究人员实际查核了他们在学成绩和实际考试的分数,将兄弟姐妹间的在学成绩、工作道德和聪明才智做比较。他们指出,在家中排行老大的人,测试出数学和语言课的分数较高;排行在后的,平均成绩点数(grade point averages)方面,英文和数学成绩较佳。
弗兰克在美国心理学协会年会上表示,即使父母想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但是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过去对于出生的排行,基本上从兄弟姐妹相互竞争的方式作为观察的角度。弗兰克的研究侧重于兄姊与弟妹间的关系,排行老大的小孩聪明才智的评分较高,因为有些时候,他们是唯一能吸引父母注意的对象。
而弟妹在接受哥哥姐姐教导后,使他们觉得有必要比哥哥姐姐更具竞争力,所以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此外,他们也更乐于接受新的经验,因为曾亲临兄姊以前的经历及克服挑战的过程,从而使他们具备更安全的克服障碍的能力。
(王明编译)
**育才小灵通孩子教育的热枕信使
在子女教育方面,无论你有什么方面的问题,育才小灵通愿真诚为阁下效劳。请您通过书信,电话或电邮(education@visionchinatimes.org)同育才小灵通联系。育才小灵通将会为您广泛咨询有关教育学者或部门负责人,与您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怎样在家帮助孩子写作?
育才小灵通,
每次看到孩子的成绩单时,都发现孩子的写作成绩很差。我和我太太只能算是好的读者,读了别人许多好的作品,自己写得很少,要想帮孩子写作更难。不知道怎样能在家里帮帮孩子的写作。
读者:曾国俊
曾国俊 你好,
虽然你写作很少,但看了许多好作品也自然知道一些写作的基本知识。自己写作时也会有一定体会,同时为了帮助孩子写作,你和你太太也不妨增加写作的机会,与孩子交流自己的写作经验。同时谈谈自己为什么写作并且期望会有谁来阅读。让家中的写作体验对自己和孩子都目的明确、充满趣味。
务必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因为这会决定作品的语调和格式。譬如,父母提醒孩子到家后做某件事情的留言条,与写给姨姨、邀请她来参加家庭庆祝活动的邀请信的格式和语调就大不相同。
怎样能够鼓励孩子写作?
•阅读孩子的作品,或者让孩子把自己写的东西读给你听,做出积极的评论如:“我真的很喜欢你对这个的描述。”
•表扬孩子尝试使用新词写作并且说明怎样拼写较难的单词。
•与孩子讨论某位作家或制片人为什么会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来创作书、戏剧或电影。表现了什么想法或意见?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并且讨论孩子从学校带回家的作品。
•表扬孩子书写工整清楚。
•为了发展拼写能力,增加词汇量,可以玩些文字游戏,如/Spy Scrabb/e,Bogg/e,Scattergories和填字游戏。
怎样可以在家里帮助孩子写作?
•让孩子给自己设计或制作的东西贴上标签;
•和孩子一起编制影集或剪贴簿,让孩子为照片和图片写说明文字;
•鼓励孩子记下特殊活动的日记,如假期日记;
•让写留言条、信件和故事成为日常家庭生活的一部份。
怎样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写作任务?
•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给他们布置该任务。让他们谈谈需要做什么;
•鼓励孩子使用各类图画用纸和写作用纸,并且使用各种用具,如钢笔、铅笔、蜡笔和彩笔;
•如果家里有电脑或打字机,请提供给孩子使用;
•帮助孩子使用参考资料,如词典、同义词词典、百科全书、CD-ROM光盘及互联网;
•在孩子尝试做某项任务之前,讨论该项任务,并且提出一些问题来指导孩子构思,帮助他们理解需要什么参考资料。
•让孩子在写作时注意术语并且一起用词典查术语;
•帮助孩子理解和使用某一写作作业可能需要的图形、图表和图片所表现的信息;
•鼓励孩子书写工整清楚。
育才小灵通敬笔
**研究:忙碌让人们保持快乐
有句俚语说:“游手好闲的人容易做坏事”(idle hands are the devil's tools),这只说对了一半。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忙碌的人会比无所事事和懒惰的人更快乐。
据Discovery News网站报导,主导这项研究的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Booth School of Business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教授赫西(Christopher Hsee)表示,研究指出,人们倾向选择较轻松的工作。这种特性或许是祖先为了节省精力对抗不足的外在资源所遗传下来的,因为没有目的地浪费精力可能导致生存的危机。
赫西说:“虽然现今社会不需要因生存耗费大量精力,但长期节省精力的倾向使人们对于没目的浪费精力变的小心翼翼。”
在这项研究进行的一系列的实验中,大学生被要求完成两个问卷调查,在完成第一份问卷后,他们被告知另一份问卷要在15分钟后才开始。
在第一个实验中,有两个地方供他们放置问卷,其中一个地点很近、就在试场外,另一个地点来回需要12分钟,无论他们在哪里放置完成的问卷都得到同等待遇。然后,这个实验被改为依据不同放置问卷的地点给予不同的待遇。
在第二个实验中,学生被告知哪个地点可以放置问卷,并被迫忙碌。
研究发现,在第一个实验中,绝大多数的参与者选择放置问卷在较近的地点,但一旦较佳待遇的条件引入后,多数人会走到较远的地点放置问卷。在每个实验中,那些走到较远地方放置问卷的学生都比那些在试场外放置问卷的学生快乐。
赫西表示:“在忙碌与安逸之间,若有正当的忙碌理由相较于没理由,更多人会选择忙碌,纵使这个理由可能是华而不实的。忙碌的人比安逸的人更快乐,不管他们是自己选择忙碌或是被强迫忙碌”。
研究人员指出,在社会上可鼓励第三种忙碌,亦即没目的、无益的忙碌,以避免无所事事。例如:屋主可以放一些老鼠进屋来,促使无所事事的管家进行打扫,以增加管家的快乐(王凯旋编译)。
- 关键字搜索:
-
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