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图)
唐玄宗时,宫廷内专门训练俗乐乐工的机构。《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人,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梨园在当时的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光化门(一说芳林门)外的禁苑中,园内有“梨园亭”,供演奏乐曲用;有“会昌殿”,是玄宗亲自按乐的地方。
梨园的主要职责是训练器乐演奏人员,与专司礼乐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乐的内外教坊,为鼎足而三的机构。当时凡为人所爱好的乐工,多出身于梨园,“梨园弟子”遂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梨园”一词也被借用以表示乐工机构。在宫内,蓬莱宫侧的“梨园法部”和东宫门内宜春北院的“梨花园”的男女工伎亦均称“皇帝梨园弟子”;属太常系统的还有太常寺西壁的“梨园别教院”和洛阳东都太常寺的“梨园新院”。这些乐工机构,虽都沿用了“梨园”的名义,而实际上并不设在梨园。
梨园的乐工多是来自民间的艺人,经过严格选拔进入宫廷后,得以专心磨练演奏技能,又能互相学习,技艺得到精进,对唐代歌乐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后世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子弟”。
- 关键字搜索:
-
梨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