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工资影响出口"的剥削逻辑(图)
目前中国普通劳动者的收入,不管是在绝对值上还是在相对值上,都非常的低。年年要求给予普通劳动者加薪的舆论都没有停息过,今年尤甚。但是,面对普通劳动者收入极低的现状,总是有一些不同声音,比如“市场决定工资论”、“提高工资影响就业论”、“提高工资影响出口论”等等。
这些反对的声音乍听起来有些道理,但实际上都经不起推敲。“市场决定论”表面上是尊重市场的调节作用,但是却无视市场在一定条件下的失效。因为中国普通劳动者不具有工资的谈判能力,在权力、资本、企业面前,劳动者居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因此劳动者为了生命的存续而不得不接受低劣的工资和工作条件。但是这并不能说低劣的工资和工作条件有劳动者接受就是市场调节的作用,而是强势几方联合打压劳动者的结果。同样“影响就业论”则是将企业面临的税、费重压导致的一些企业的压力不公正地推给普通劳动者,而无视普通劳动者收入在企业营收中占比很小这一事实。
诸多反对声音中,最具有迷惑性的就是“提高工资影响出口”。该说认为工资上升提高企业成本,影响出口产品的价格,将导致出口受阻,影响中国的就业,最终伤害劳动者的利益。其实这种论调的流行,负面作用非常大,第一是本末倒置,把出口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相反却把普通劳动者应该享受的生活和福利忽略掉了。第二,没有认识到中国的优势在于是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而不是无数的廉价劳动力。第三,简单化地理解工资、价格、出口的数量和逻辑关系。第四,这种论调是造成中国经济过度依赖出口,结构失衡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发展经济包括出口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福利的改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短期内(比如三年五载)能够通过压低劳动者报酬,从而取得出口和经济大发展进而迅速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这种做法尚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长期(二、三十年)压低劳动者收入,以此刺激GDP和出口数字飙升,则是本末倒置。长期保持这种状况而不思改善甚至试图固化和延长这种本末倒置的状况,根本违背了发展经济是为了改善人们生活的本来目的。
正是由于这种本末倒置的认识,才把中国数量巨大的劳动力看作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比较优势的资源,而没有把人口众多看作一个巨大的市场,至少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潜在的市场。让这个潜在市场变成现实的世界最大的市场,主要手段就是提高广大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增强他们的购买力。如果有效地提高广大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和生活生平,那么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必然自然的启动起来,内需必然蓬勃兴旺,对于外需的依赖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同时,抱着提高普通劳动者的工资会导致产品价格提升,进而影响出口市场的思路不放,也是在狭隘的角度上看问题。目前中国出口产品的优势,除了价格优势外,还有物流和配套的优势,因此价格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同时,目前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非常巨大,价格弹性不大,因此相当程度的价格提升,不一定会导致市场的萎缩。即使是提高产品价格而导致市场份额稍微减少,但是也会因为产品价格的提升,使得出口额得以保持。何况产品价格的提升,将对于出口产品的结构的提升和优化,起到推动的作用。
不可忽视的是,对于出口的过度重视,客观上降低了对于内需的重视。同时,低价的出口优势,也造成出口产品长期停留在低附加值领域。因此,这两个因素加重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造成出口额在GDP中的占比过大、内需在GDP中的主导引擎的作用发挥不了、经济对于外部市场的依赖过大、经济主动权一定程度上丧失、经济发展要看别人的脸色。
因此,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是经济发展的唯一目的,而出口只是实现这个目的的众多手段中的一个。不能长期强化手段否定目的。那种希望继续长期压低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来延续出口竞争优势,并且反对给予普通劳动者提高收入的做法和思路,是本末倒置的,是错误的,需要彻底的反思和纠正。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关键字搜索:
-
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