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不只石狮 铜麒麟才能象征身份(图)

在关中地区有非常丰富的拴马桩遗存,它反映了农家使用马匹的情况。同时拴马桩也是一种特殊的装饰,立于高墙大宅门前,是石雕艺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也是当地民宅建筑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拴马桩是古代拴马或泛指拴牲口用的石桩,一般竖立在门前,有的还置一上马石,与桩配套使用。门前拴马桩、上马石,其间再站立一匹高头大马,格外耀眼,显示出富贵之气,从而成为家门贵贱、尊卑的标识。有的学者称其为“望柱”也是有道理的,这同门前置石狮、铜麒麟,阙楼与华表有相同含意。古人认为,门前立拴马桩还有镇宅祈福的作用。在传统观念中,建屋盖房要看风水,以消灾避祸,祈福子孙后代人丁兴旺,官升爵晋。若是辟不了邪气,就要竖一块“石敢当”碣石或者立一拴马桩辟邪,有的拴马桩上就刻有“石敢当”、“泰山石敢当”字样。

拴马桩的桩首和桩颈所雕刻的图案、文字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桩首雕猴,为封侯加爵吉祥意;桩颈浮雕海水山石,即寿山福海吉祥意。狮子与驯狮胡人桩首令人注目,在对关中地区拴马桩的考察中发现,这两类拴马桩占绝大多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狮子作装饰的历史已有两千年。汉代狮子传入中国,古人认为狮子为瑞兽,能化凶辟邪。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狮子作为护法者的形象得到传播,至唐代普及。

唐代或更早,胡人来中国或经商或做工或任官吏,特别是丝绸之路的畅通,使长安与西域的往来频繁,西域文化传到中原,同时狮子舞与驯狮活动也带到中国,拴马桩上的狮子与胡人驯狮形象就是西域和中原文化交往的反映。

胡人驯狮拴马桩属清代道光时期,胡人的衣着与唐代以来的胡人衣着相同,而戴的帽子却不尽相同,但从面相看仍为胡人。从整体看,清代拴马桩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反映了当时雕刻艺术的时代特征。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