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系列(一): 战地文化(williamhill官网 )

走在马山观测站隧道里,领略当年金门的战地生活。

马山观测所

马山广播站

这里有一个马山广播站,邓丽君就曾经在这里向大陆喊出:" 亲爱的大陆同胞们,你们好。我是邓丽君。"

不过这个曾经是戒备森严的前哨阵地,现在只剩下附近一座山头上寥寥无几的军人把守。

金门有无数这样两岸军事对垒时代留下的战场, 隧道、防空洞、碉堡等军事设施,以及到处可见的坦克、战斗机;这些形成了金门非常特殊的战地文化。

和夏门遥相呼应的三角堡

海岸边的反登陆装置-轨条砦

光是看还不够,还要听听当地人讲述他们的经历。

金门县长李沃士先生的家就在著名的古宁头战役战场附近。他说,既使没亲身经历过,也常听老人们讲述这段历史。李沃士说:"我小时候就住里面啊,他们都会讲(那段历史)啊,老人家还去帮助搬伤兵。当时有巷战,双方兵力有近距离接触,战斗非常激烈。 "

古宁头战役发生在1949年10月;这场战役两军损失惨重,解放军登陆金门失败,决定了两岸几十年的对峙局势。

废弃的坑道

反共标语

退伍上校林永塘的家也在古宁头,林上校对这段历史非常熟悉。他说:"49年古宁头战役共军失利;54年发动炮战,也就是九三炮战,58年打八二三炮战,之后就没有战斗;接下来就是炮宣战,一直到78年终止。"

林上校表示,他们的家就曾经遭到炮火袭击,这样的经历促使他立志当一个军人,而且选择了炮兵。他说:"我选择当炮兵;那时候我们的生活条件不好,还有因为我个人的经历让我觉得金门是两岸对峙的受害者,我们家在战场里面,受到战火的蹂躏,心理难免感到忿忿不平,就想将来有机会我会反击。"

布满弹孔的民房

古宁头战史馆

现在,林上校退役后从事着和小三通有关的商务。作为一个曾经随时准备和对方开战的军人,他有很多的感受:"大环境在变,两岸密切往来,难免在心理调适上会有迟疑,不过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来适应环境。"

战地文化现在是金门旅游的一大特色,不管是台湾人还是大陆人到金门都希望看到完整的战地文化遗迹。

走地下隧道,参观战争博物馆,听听当年双方的宣传广播,这一切都是宝贵的体验。不过听说当时很多宣传口号标语被损坏,让人难免惋惜。

金门县长李沃士

退役少校林永塘

金门县长李沃士说:"重要的军事设施我们会尽量保存下来,人民是非常有智慧的,我们会把这一段当作历史,会给我们很多教训的历史。"

"战争无情 和平无价",这可以说就是金门战地文化让人们体会到的历史教训。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