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代衙门的装饰和中国的清官文化(图)

 2010-05-11 22:4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肃静”、“回避”牌分竖两边,十八般兵器排列有序,衙役分立两边,摆着文房四宝的公案庄严肃穆,县太爷惊堂木一拍,“还不从实招来!”——这是我们在影视剧里经常看到的情景。衙门的很多装饰都有着一定讲究,例如公堂上悬挂的“明镜高悬”比喻官吏能明察秋毫,光明正大,执法严明,判案公正。公案后悬挂的“海水朝日图”象征着官员“清似海水,明如日月”。除此之外,衙门的照壁和对联也承载着一定文化符号上的意义。

照壁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又称“影壁”或“屏风墙”。衙门的照壁,不但有风水上的含义,上面的画面还有着警示官员的作用。照壁的背面通常会画有一个怪兽,四蹄似牛,头上长角,身上有鳞,尾巴翘得很高,嘴巴张得很大,两眼突出,欲吞食前方海平面升起的旭日。这个怪兽名字叫“”。关于“ ”,还有一个传说。一天“”到海边喝水,望见太阳的影子在大海中飘浮,以为就是太阳,结果跳入大海,被汹涌的海浪吞没淹死。衙门将“”画在照壁上,主要是警戒官员要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不要贪赃枉法,否则将会像“”一样自取灭亡。

走过照壁,就能看到挂在衙门口两侧的对联。从宋代开始,为官者便在官署衙门撰贴对联,俗称“官联”,官员们以此表明自己的官德、官风、官声、官政等为官之道。官联的内容,有的告诫自己不贪不贿,比如清代赵慎珍任桂林知府时,为了自勉为官清正,在衙门前贴上一联,“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有的彰显自己爱民如子,比如清代王玉池任山东金乡县令时,也在衙门前贴一联以时时提醒自己,鼓励自己,“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言弱者可欺,当留下儿孙地步;堂上一官称父母,漫说一官易做,还尽些父母恩情”;还有的表达自己为政的决心、有的彰显自己的政绩等等。被称为“中国古代保存最完好的县衙”的河南内乡县衙三堂有一副对联非常有名,“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据说这是内乡县令高以永自撰的。历史记载,高以永勤于政事,宽以待人,但生活上严于律己、清苦过人。后来积劳成疾,病逝于任所。死后没有留下多少财产,连灵柩也不能运回,靠亲故周济,得以归葬。

古代衙门的装饰和史册对清官的标榜都彰显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一种政治文化心理——“清官情结”,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这种情结概莫能外。封建社会,统治者和老百姓历来都是对立的,但是在“清官”这个问题上却达成了出奇的一致。清官们为官能勤政爱民,两袖清风,于己能坚持操守、修身养性;既是对传统社会官僚理想的现实表达,又是对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张扬;既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又能得到统治者的推崇和嘉奖,这使得清官意识具有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发展过程,甚至在现代社会中也影响颇深。

来源:人民政协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