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举国关注的矿难,一串欲说还羞的数字,真相设防设岗,责任或明或暗。到最后,关于被困人数这个客观可稽的数字,竟然需要国务院副总理出来“建议公布”,这恐怕是矿难中比死亡更让人绝望的事情。
王家岭煤矿透水被困人员究竟有多少,有媒体报称可能超过260人,但是当地公布只有153人。而且事发当天,被困人员数字就发生3次变化。张德 江副总理说,“被困153人是否准确,舆论质疑不是没有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基于常理常情的判断:人命关天的数字,为什么一日三变? 敏感核心的数字,为什么呼之不出、新闻发布会又只公布籍贯不说姓名匆匆结束?为什么对打探被困数字的记者与民众避之不及?为什么对民间“260人”的说法 没有拿出驳斥的实据?
“舆论质疑不是没有道理”,那么,为什么当事单位与部门不愿意出来讲清这个道理?当被困者名单弄成了诡异的“罗生门”,所谓舆论监督的力量、媒 体倒逼的力量,在密不透风的权力构架中,也只能是这等孱弱无力。矿难之后,关键的真相无非有二:一是死了多少人,二是死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个 个直指相关责任方的下场,当然,也对应着不幸者的最后权益。也正因如此,捂盖真相、模糊数字的目的,无非是“人死得少一点、人祸往天灾上推一点,既得利益 者的日子就好过一点”。
矿方隐瞒真相的做法不难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当地职能部门在矿方的卸责冲动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4月1日《潇湘晨报》消息说,在河津市,一 位的士司机告诉记者,的士公司的老总就特意交待,不要载记者去王家岭煤矿。这个说法很耐人寻味:的士是载客的,载客才能赚钱,为何矿难一到,却也要防记者 呢?答案只有一个:唯有权力,才能让毫不相干的社会组织联盟起来,将真相牢牢掌控在权力者的视线里。
在这么一个资讯发达的信息社会,公众接近被困者数字的距离有多远,必对应着矿业安全生产乱象有多癫狂。矿难之所以频仍、矿业安全之所以老大难, 不正是因为死了人也没什么大不了、死了人也可以粉饰“公关”的现状使然?前赴后继的作假者,在矿难事件上描龙绣凤,对他们轻飘飘或忽略不计的罚单,比安全 责任本身更让公众失望。
民主法治在、社会舆论在,被困者名单仍如悬疑公案,催之不出、骂之不出,这背后的张狂与吊诡,绝不仅仅是数字的问题。如果这份带血的名单非得副总理才能“建议”而出,人们又怎么能对治理矿难抱有信心呢!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舆论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