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省油的灯”的典故

现在形容一个人节约、铺张浪费或者不好惹,我们会说此人“不是省油的灯”。反其意,也就是说“省油灯”比喻和善易处或胆小怕事的人。陈德富现在在《邛窑文化走向全国》一文中言:“众所周知,“不是省油的灯”这句俗语,多少年来,已广泛流行于我国文学作品、口语、影视作品、声像作品之中,且是全国东西南北中十分通行,使用频率很高,使用面很广的俗语。其涵义也畅晓明白,尽人皆知,大意是非同一般,不简单。如指某人“不是省油的灯”,褒者,意指精明,干练,有根底,有来头,主意多,智慧高;此语大多情况下含贬意,暗指某人攻于心计,奸狡圆滑,老谋深算,不好对付,不甘寂寞,从不吃亏,贯于损人利己等等。” 不是省油的灯一语创源于何时我们暂不知晓,但其来源于唐代邛窑创造发明的省油灯,确是非常明显、无庸置疑的。 “省油灯”一说最初出自陆游的诗文中,而古代也确实存在这种节油的“省油灯”。“宋文安公集中,有《省油灯盏》诗,今汉嘉有之,盖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寻常盏为火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独不然,其省油几半。”(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 古代不像现今一样,有电灯可照明,古时一般点灯盏来照明。六朝时的灯盏,通常由油盏、托 柱、承盘三部分组成,其制作大多新颖别致、式样变化多端,现在看来仍可堪称艺术品。而省油灯就是这些灯盏中的一种,它由瓷器制成。省油灯初看与普通灯盏没大的区别,但它的碟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碟壁侧面有一个小圆嘴,用来向夹层中注水。在夹层中注入冷水以降温后,可省一半的油。如《陆放翁全集•斋居纪事》记载:“照书烛必令粗而短,勿过一尺。粗则耐,短则近。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有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灯檠法,高七寸,盘阔六寸,受盏圈径二寸半,择与圈称者。” 唐宋两代省油灯都很受欢迎。邵公济牧在汉嘉年间还曾把省油灯当礼物送给朝廷的学者和高级官吏呢。史载:“邵公济牧汉嘉时,数以遣中朝士大夫。按文安亦尝为玉津令,则汉嘉出此物,几三百年矣。”“汉嘉”是指汉代时期的青衣县,后汉时改为“汉嘉”,在今雅安市以北。 有关省油灯,古代还有一种故事,说的是隋炀帝骄奢淫逸,铺张浪费,上梁不正下梁歪,地方官也尽力剥削百姓,用以取悦隋炀帝,使得民怨鼎沸。一年中原秋季大旱,恰逢隋炀帝又远征高丽,在行军的途中,油料告急,窘迫到夜间都无油点灯,军中有个叫刘坊建议向全国上下征收油料,并令百姓掌灯须用特制的省油灯,最晚至二更,违者科以重税,老百姓连省油灯也无力再点。 冀州名士孟海石者实在不满隋炀帝,率七百家丁举事,口号为:“为皇帝献上省油灯”,混入隋炀帝杨广军中,“700壮士,杀敌无数,惜哉壮哉,死得其所”。后来民间遂流行“杨广小阿糜,不点省油灯”。 原题:停水停电 让老祖宗的省油灯粉墨登场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