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经历地震最多 曾亲撰地震论文
他讲出了地震成因及震源深度与地震烈度的关系,讲出了地震地区分布的不平衡……身为皇帝,能对地震作如此深入的探讨研究,并获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实在难能可贵。
在中国的封建帝王中,康熙不仅在位时间最长,而且很有作为,开创了“康乾盛世”。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抗震救灾”方面也卓有成就。
经历地震最多的皇帝
康熙在位61年,光大地震就经历了五六次之多,如康熙七年(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十八年(1679年)京师8级地震、三十四年(1695年)山西临汾8级地震、四十八年(1709年)宁夏中卫7级地震等。其中京师大地震就发生在皇帝家门口,造成的损失极为惨重。据叶梦珠的《阅世篇》记载,地震发生时,“声如轰雷,势如涛涌,白昼晦暝,震倒顺承、德胜、海岱、彰仪等门,城垣坍毁无数,自宫殿以及官廨、民居,十倒七八。”
地震发生后,康熙立即下令展开抗震救灾。
首先,他下令发放“仓库银米赈济”,在各地开设粥厂,让太医院给受伤灾民送医送药;谕令八旗各佐领下的富裕官员,出资救灾,以使“贫困之家,早获宁居”,命各旗都统、副都统、参领亲自前往灾区一线;要求户、工两部尽快查明灾情,迅速制定救助措施。
户部、工部很快拿出救济方案:“地震倾倒房屋,无力修葺者,旗下人房屋,每间给银四两;民间房屋,每间给银二两”,“压倒人口不能棺殓者,每名给银二两”,“压毙之男女每名棺殓银二两五钱”。康熙认为所拨钱款太少,赈灾力度远远不够,又令“发内帑银十万两”,酌情发放。
地震发生近三周时,康熙再次谕令户部会同工部,尽快查明压埋在民居和各寺庙内的死者数,命令两部选派官员携带赈灾银两前往巡查,一面督察工作,一面赈济灾民,并尽快掩埋死者。
震后三月余,康熙又批示减免灾后税收,并实行“溯及过往”的政策,即除发给死者棺殓银每人五两五钱、蠲免当年全年应交钱粮之外,还把百姓尚未交纳的上一年度钱粮一并免除。
对于脱离农业生产的商人群体,也有帮扶措施。有些商人原本依靠官府提供的资金租房经商,地震后铺房、住房倒塌,产业无存,生计无着落。对此,官府均酌情给予赈济。
为了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弥补国家财力之不足,康熙还指派地方官员开发金、银等矿山,以充实国库。
康熙把握全局,做到短期救灾措施积极有效,长期救灾方案切实可行,较好地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开展肃贪除奸运动
康熙在下令开展抗震救灾的同时,也开展了一次肃贪除奸运动。他带领大小官员,对朝政得失作了一次全面的检讨和反思。他首先进行了自我反省,“于宫中勤思召灾之由,精求弭灾之道”;同时要求臣工们“务期尽除积弊”,“各宜洗涤肺肠,公忠自矢,痛改前非,存心爱民为国”。
地震发生后不到四个小时,他把“内阁、九卿、詹事、科、道满汉各官”召集在一起,严厉批评了某些官员“自被任用以来,家计颇已饶裕,乃全无为国报效之心”,不仅不清廉勤政,反而“愈加贪酷,习以为常”的恶劣行径,并且警告这种“奸恶”之人,如“不加省改”,一经查出,“国法具在,决不饶恕”。两天后,康熙帝再一次将“满汉学士以下、副都御史以上各官”召集到左翼门,派人口传谕旨,宣布了他所思虑的施政上六方面的弊端。他要求大臣们提出具体办法,并强调革除弊政的关键在于高官的率先垂范。大臣们在十天之内拟出了弊政的办法,包括对责任者从“革职拿问”、“永不叙用”到按律“正法”的严厉处罚措施。康熙很快批准了这个处分办法,在官吏中推行。
亲撰地震论文
康熙勤奋好学、学识渊博,也是一位接受西方思想文化较多的最高统治者。对亲身经历的几次大地震,他并不拘泥于固有的迷信,而是试图以新的思想学说作出科学的解释。他的思想中有许多积极的成份,其中以实践思想最为突出,反对“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思想。
他还受外国传教士南怀仁的“气动说”影响,结合具体的地震资料,形成一套自己的地震理论。康熙六十年(1721年),他又将自己的理论写进了一篇《地震》的论文中。他认为“大凡地震,皆由积气所致”,“深则震虽微而所及者广,浅则震虽大而所及者近”,讲出了地震成因及震源深度与地震烈度的关系;“ 既震之后,积气已发,断无再大震之理”,是说大地震之后,不会再发生大的地震;“西北地方,数十年内,每有震动,而江浙绝无”,讲的是地震地区分布的不平衡,西北地区多,江浙一带少;“今泛海者遇地动,无风而舟荡摇,舟中人辄能知也”,是说地震能引起海水振荡……他的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在当时科学并不发达的情况下,身为皇帝,能对地震作如此深入的探讨研究,并获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实在难能可贵。
- 关键字搜索:
-
康熙
來源: 满族文化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http://m.kzg.io/gb1Q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