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别人

跟在国内的妹妹通电话,告诉她我复活节假期回国。电话那头儿,除了要我从德国给她带这带那,就是一句:“这次回来就不要到处瞎跑了,好好在家呆着,还有别老瞎打电话!”她用是开玩笑的口气说的这番话,可是却让人听了很不舒服,难道我回国是去被隔离审查、关禁闭的?由此我就生出了很多的思考和感慨。

不是我找自己同胞的茬儿,我觉得国人之所以常常吵架,就是因为不懂得尊重别人。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就不用说了,常用的字眼儿就是“必须”,而且说一不二。在德国就不同,老师和家长对孩子都是像跟大人说话一样,就是对孩子做他们认为正确或者对孩子好意的事情,也要事先征求他们的意见,“可以不可以”是他们每天用的最多的词儿。在这一点上,孩子们也就不用教了,他们对大人有什么请求,都要用“可以不可以”。

记得上次回国,家里来了客人,我在德国长大的7岁的儿子旁边坐了一个比他大2岁在国内长大的孩子,我儿子很客气的问她:“你要吃这个吗?”她孩子说:“不要。”大人也在旁边说:“别给她,你吃吧。”其实那孩子和他的父母都是出于客气,我儿子就真的不给了。我赶快说:“儿子,你就真自己吃了?姐姐是客气的。快给姐姐一块儿。”过一会儿,那孩子出于热情,模仿大人的样子给我儿子夹了一个饺子,我儿子很认真地说:“你为什么不问问我要不要呢?”我赶快替那孩子解释说:“姐姐是好意啊,你就吃掉吧。”他却认真地说:“那也要问问我,我正好吃饱了,不想再吃了。”

在德国,如果你留意,就会发现:就算你在公共汽车上扶老携幼,也都要先问一声:“我可以帮你吗?”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拎起人家的行李就跑,或者看见老人就搀,弄不好不但不被谢,反而招来白眼。我觉得,一个民主的社会,是建立在每个人(甚或是孩子)的合理合法的要求和权利都被尊重的基础上的。任何人(包括父母)都不应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就算你主观上是出于好意。要是大家能做到这一点,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大街上,就不会有那么多吵架的了。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