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些办法都难以从根本上遏制房价的飞涨,原因很简单,推动中国城市房价上涨的最大动力是需求,无论是居住需求、投资需求还是投机需求。政府打击哄抬房价和囤地行为的力度如果足够大,当然短时间内可以起到明显抑制房价的作用,但问题是,房价在当今中国的经济大环境下是一把双刃剑,房价高涨虽然会明显提高中、下层民众的痛苦指数,可如果房价骤然停止上涨,甚至明显下跌,那么中国应对本轮经济衰退的法宝──贷款狂欢推高房屋等资产的价格、资产价格上涨鼓励人们扩大消费并进一步投资,就会在中间环节发生断裂,一方面导致大量贷款成为坏账,另一方面造成消费和投资意愿衰退,这是中国经济无论如何承受不起的。
至于说通过改变地方财政过度依赖卖地收入的局面来遏制房价,恐怕也有缘木求鱼之嫌。如果卖地能获得巨额收入,就算地方政府的税收再充裕,它们也未必能忍住不吃放在嘴边的这块肥肉。
社会之所以对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屋有旺盛需求,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政府的政策资源过度向这些城市倾斜,并带动社会的经济资源过度向大城市聚集。而这些城市的一纸户口就成了享受这些资源的"特权证"。比如,北京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每年新招收的学生中本地生源都在三分之一以上,京沪本地户口学生的高考压力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正是因为类似种种附着在大城市户口上的特权,"解决进京户口"才能成为北京吸引高端人才进而吸引并留住高端企业的法宝。大量 "高薪"企事业单位的留驻给一线城市的住房提供了刚性需求,而这种刚性需求又为投资和投机需求提供了安全网,这一投资安全性又会鼓励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一线城市的房地产。
其实,高涨的房价现在已经使京沪等一线城市的普通就业者苦不堪言,许多留驻在大城市的企业也是骑虎难下,因为他们的许多中低级别员工可能一辈子都别想在大城市实现自己的购房梦,一些人甚至要常年租住在环境脏乱、危险的"城中村"。这些企业和员工现在缺的其实只是一个足以说服自己离开大城市的理由,而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则会有效剥离附着在一线城市户口上的种种特权,显著减少大城市户口的"含金量",降低这些城市对就业者和企业的吸引力,使他们更愿意迁往中小城市。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不少中、小城市的宜居、宜商环境实际上已具备了承接大城市企业和就业人员的能力。随着就业机会和就业人员从大城市分流,社会对一线城市住房的各类需求也会随之降低,这里的房价将得到遏制。
更重要的是,如果北京和上海的户籍制度改革能率先获得突破,将会对其他大中城市的户籍改革起到巨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改变人流和资金流越来越集中的局面,真正推动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发展,使中国的城市化走上更健康的轨道,从根本上抑制城市房价的过度上涨。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遏制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