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个话题我本来是不关心的。我当然知道官员特别是大官人热衷整容(美容),但觉得无所谓。国家领导人要出席外交场合,要上电视,其形象是整洁还是邋遢,不仅关系他本人的声誉,也关系国家民族的形象,谁愿意自家"掌柜的"上不了台面呢?然而,领导者是否标准的帅哥靓妹并不重要。邓小平、胡耀邦个子不高大,菲律宾原蜚声世界的外交家罗慕洛超矮,没人说他们应增高;小布什相貌平平,日本原首相麻生的长相在日本最多够中等,并不影响他们当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英国前首相布莱尔都是老帅哥而鬓毛早白,也没去染黑加形象分;英国和埃及都曾有失明人做教育大臣,算是为国家形象加分,证明残疾人在那里也很有奔头;美国前总统里根1984年谋求连任成功时是73岁,可见年纪大小对政治家也并不重要,选国家领导人不是选美;至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做过除眼袋和绉纹等美容手术,也好理解,虽称"铁娘子"毕竟也是特别爱美的女人嘛,估计她做整容手术也是自费......
现在我要说这个话题,是在我常看的两份报纸,一个是光明日报社办的《文摘报》,一个是解放日报社办的《报刊文摘》,看到它们不约而同地在本周转摘了《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刘海儿写的《官员整容现象调查》。找到刘的全文,我感觉只是一种"现象"描述,根本谈不上"调查",因为全文只有"中国整形第一刀"陈焕然、这位协和医科大学的整形美容外科博士对临床整形的印象,提出了问题再加一点网上搜索的相关资料,并没有对整形官员或他们太太的田野调查。
我也上网去搜,原来早在2007年5月24日,人民网强国论坛"反腐倡廉"栏目,就发表过《"官员整容热"背后的冷思考》一文,所据新闻报道称来自《北京青年报》。你可以说作为"新闻"是在"炒冷饭",但经验告诉我们,"冷饭"可以被炒成"正果"。想当年,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批"不正之风",后来"不正之风"势不可挡,就进化成"腐败现象",再进化成"腐败",让全社会不得不正视,不得不承认它在强势存在和旺盛生命力。其中包括就"大吃大喝"的"四菜一汤"标准问题讨论数年,弄得自己都不好意思再提这个话头,只求官人们的宴会别动辄数千上万太奢侈,起码"中午"不要喝"茅台"。
尽管如此,刘海儿"一家之言"似的"调查"还是披露了官员整形热中间的一些引人注目的"现象":陈焕然笑得很神秘,他说的"大人物"是指一些省市级以上领导,"官员和太太们加起来,大概能占到我接诊人数的20%到25%";给官员"做整手术时,整个工作室清场"(我想,真正的"大人物"应该不会到谁都可以去的地方吧;如果是陈博士的设备特先进,真正的"大人物"还怕花不起钱找个安静地方搞个专用的?);"最想要的结果是没变化(鄢:即看不出大变化)"; "太太打头阵(探路和检验效果)",等等。
至于官员们为何热衷整容,我觉得没有谁的话让我感觉中肯。
陈博士说:"这很正常,我想强调的是,官员也是人,是男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说明我们的文明和开放程度更高了。"这是他的生意广告,"很正常"。问题在于,为什么官员特别爱美,或者说有条件先"美"起来?
《北京青年报》报道,官员美容是为了"使自己在百姓中有良好的形象,为以后的选举中多赢得‘印象分'"。这是错把中国当美国,或把大陆当台湾,我们的官员根本不是普选产生的;且如前所说,选战中政纲比容貌重要,要不然"帅哥"马英九早就稳操胜券了。
东方网评论《官员整容热与干部年轻化》隔靴搔痒,说整容是为了官场生存需要,这符合国情吗?谁都知道,我国现在因为没有竞争性很强的选战,所以最有"说服力"的用人杠杠是年龄,什么时候退休包括什么时候退养"二线",依官阶级别"一刀切"没商量,整容有什么用?除非你冒极大风险到组织部改年龄。
有说美容是一种新的行贿方式。或许是吧。但是,受贿的贪官出不起整容的小钱吗?
有人说这是为了对女人更有魅力。官员对情妇最大的魅力是权及权生的钱。再说,若是为了勾引"小妖精",他们的太太会热心帮忙吗?
所以,我说官员整形热是猜不透的谜;只能用庄子的话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官员自有官员的想头,不妨私下问问美容的官员朋友吧。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为什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