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徒的争辩──弩与弓(williamhill官网 )
沈括有一日在军器监的弓弩造箭院中巡察制弩的作坊,隐约听到两个小学徒正在争辩。沈括一时好奇,就走近听他们谈话的内容,原来是一位制弩的和一位制弓的小学徒:
制弓的小学徒说:「你的弩有什么厉害的?拿起来又重,上箭的时候又慢,一点都不好使!」
制弩的小学徒也不服气的说:「你的弓射程这么短,那能跟我这个党项弩相比!」
原来,熙宁六年(1068)十二月,入内府都知张若水进呈「神臂弓」,这种「弓」其实是「弩」。由于党项酋长李宏归顺朝廷,就把他所设计的偏架弩(现已不知为何叫此名。)送给了朝廷。由于这种弩在天津园试射的时候射程远达五百多公尺,所以皇上特别重视,交代军器监仿制后还要将仿制品送到延和殿验收。在验收时,由于禁军卫士不习惯这种威力强大的弩,一时无人能击中百公尺外的铁甲,但张若水亲自试射以后,发现连连击穿铁甲,化解了大家的疑虑,并于进一步的试射中,证明可以击穿双层的铁甲。因此皇上十分激赏,下令配属于部队。由于试射时产生的疑虑,许多人不明就里,议论纷纷,两个小学徒所谈的就是这种弩。
沈括想了一想,正好利用机会说明一下,消除大家的疑虑。于是,他就打断了两个人的争执。两人一见沈括来了,连忙退到一边,向他行礼,不敢再多言。沈括略带严肃的说:「工作的时候还有时间吵架?来,考考你们一些基本知识。」他指了指放在一旁的神臂弓半成品,问道:「神臂弓是用什么材质啊?」
制弓的小学徒连忙抢答:「弩身用坚硬的山桑木,弩梢用檀木,『马面牙发』用铜制,弦是用麻绳。」
「那弩前端的圆环是什么作用呢?」
制弩的小学徒说:「圆环的正式名称是干镫,因为战士们射击后在装填往往必须弯下身子,射击数发之后就会疲劳,因此只要用脚踏住干镫,站姿也可以进行再装填。」
「那莫大小尺寸要怎样才合格啊?」沈括又问。
弩身长三尺二寸(约一公尺),弩弓长四尺五寸八分(1.43公尺),两弭各长九寸二分(0.29公尺),弝(ㄅㄚˋ)长四寸,两闪(弝和弭之间)各长一尺一寸一分,弦长二尺五寸(0.78公尺)。」制弩的小学徒一口气说出来。
沈括笑着说:「很好!很好!可是你们知道弩所使用的箭和一般弓所使用的有什么不同吗?」你们分别说说看。
制弓的小学徒抢先回答道:「朝廷于熙宁七年曾下令制造『入阵弓箭』,将箭分为三等,长度都在二尺九寸至六寸之间(0.8-9公尺)。」
制弩的小学徒则羞赧的说:「这我还没学到,不过听作坊的前辈师傅说过神臂弓的箭大约只有数寸长而已。」说完不好意思的搔了搔头。
沈括接着说:「你们说的很好,弩箭较短的原因是因为弩箭的飞行速度较快,不需要像弓一样的长箭身来稳定飞行。而且张弓和张弩的拉距也不同,所以会有两种箭长度不同的情形。另外,你们知道为什么弓和弩这两种兵器都需要生产吗?」这么一问,两位小朋友反倒不似之前的针锋相对,开始对沈括的问题纳闷起来。想了一会,两个小学徒只好说:「大人明示,小人等确实不知。」
沈括见两位小朋友答不上话来,心里也想近日朝廷推行新法,对于武备极为重视,军器监的工作也比平时多出许多,无怪乎两个小朋友容易起冲突,利用这个机会化解化解也不错。
他清了清嗓子,缓缓的说道:「弓和弩是互为表里的两种兵器,他们各有各的优点。先说弓吧!在制造上,弓的构造简单,容易就地取材大量制造,重量又轻,射程虽不如弩,但也有八百尺(250公尺)之遥。射速上可以比弩快六到十二倍。这就是弓历久弥新的原因。」
「如果就大人所说,那我们又何必造弩呢?」造弩的小学徒不满意的说。
沈括笑着说:「别急,别急,我还没说完呢!弩的存在当然很重要,否则何必花如此多的钱来造弩呢?军队打仗时靠的是战术,有时考虑的因素比较多,这是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弩的价值在于它的射程、贯穿力以及准确度,它的射程比弓要远出一倍,它可以贯穿两层铁甲,由于弩只要将弦固定之后就可以专心瞄准,不像弓还要同时拉弓和瞄准,准确率也较弓为高。」「朝廷现在和外族作战,遭遇的多半是骑兵,而我朝多是步兵,野战遇到敌军骑兵冲锋时,往往支持不住,无法在敌军接近时给予重创。因之弓弩这类的射远武器很重要,在敌军在一千七百尺外时,可以用床弩这种大型武器来攻击,等到敌军接近至一千七百尺以内就可以用神臂弩(532公尺,神臂弩的最大射程)来进行攻击,敌军接近至八百尺(250公尺)左右就可以开弓射击。当然并不是敌军一到这个距离就射击,还必须了解敌军的动向,等进入有效射程进行齐射效果最好。这就是互为表里。懂了没?」
两个小朋友这下恍然大悟,明白了弓和弩的作用后,也就知道没有什么好争的。告别了大人,回到各自的作坊去了。沈括望着两个人的背影,想着朝廷的军事上还有许多改革措施不为人所知,想想自己尚未完稿的《九军阵法》和《修城法式条约》,也急急忙忙的回到自己的官署去了。
相关资料:
《梦溪笔谈‧器用门》327条
324熙宁中,李定(宏)献偏架弩,似弓而施干镫。以镫距地而张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札,谓之「神臂弓」,最为利器。李定本党项羌首,自投归朝廷,官至防团而死,诸子皆以骁勇雄于西边。
《宋史‧兵志》
《玉海‧兵制》
- 关键字搜索:
-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