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位华人明日之星 教你用钢琴感动人心(上)(多图)

【williamhill官网 记者唐御、张颂宇、李芳如台湾台北采访报导】9月初,40位来自亚太地区的杰出华人钢琴家,群聚「第二届新唐人全世界华人钢琴大赛亚太区初赛」一较高下。下面这13位钢琴家脱颖而出,获得前往世界之都纽约与各地好手切磋琴艺的机会,我们来邀请他们分享弹好钢琴、感动人心的心法。
 
 
从40位选手中脱颖而出的杰出华人钢琴家

准备认真

当然,第一大原则就是要「认真准备」。那么该要怎么认真法呢?
6岁就开始学钢琴,从小到大都读音乐班,现在在台湾艺术大学读书的蓝云表示,平常日他至少会练习3到4小时,而寒暑假他会花更长时间在练习上。

 
每天勤练3到4小时,寒暑假练习更久的蓝云在比赛现场的弹奏画面

选手林品安5岁开始学琴,近7年来所参加的全国性比赛或国际性比赛不是第1名就是第2名,非常优秀。林品安的母亲詹采蓉说:「我们很重视听,比方说要学莫扎特,他爸爸就会找N个莫扎特的版本,大家一起听,一起讨论,挑出好的,反复听。另外就是要持之以恒,我们并不要求他们一定要学音乐,但是学一样东西就是要有耐心,要学就要学得有一个样子,不然就不要学。」

 
反复听许多版本的CD,从中找出自己差距,勤加练习的林品安

13位入围选手中年纪最大的一位是31岁的郑静旻,2006年她在美国取得音乐博士学位,她认为勤加练习,才能适应各种突发状况,「学钢琴的人你走到哪里,你都要马上能适应那个乐器,每一台的触键都不一样,每一台response(反应)的力量也不一样。练习的时候就要尝试很多不同层次的力度,预备自己可以去弹不同的,比较重的、或比较轻,或比较亮的。」

所以,她认为唯一能克服不同状况的办法就是「多上台」。「你平常再怎么准备好,你都不晓得上台会发生什么,可能椅子会突然不平衡,或是某个音特别大声,或是踏板特别轰,上台前可能也没办法试琴,所以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台上到底是亮、暗、高、低,都不知道」郑静旻如是说。

 
郑静旻认为勤上台是克服台上突发状况的不二法门

了解作曲家,最难在诠释内在

选手们认为练习是最基本的,但了解作曲家本人的风格、特点、曲风,更是重要,否则就很难表现出所演奏曲目的内涵,也就无法感动听众。这次比赛指定每位选手必须任选一首莫扎特奏鸣曲的第一乐章(除作品K545外)。

因此人人对莫扎特可是下了一番工夫去了解。参赛者们对莫扎特都有一个共同看法,就是他的作品非常「干净」,而莫扎特本人非常「单纯、纯真」。

林宛儒认为「莫扎特很容易让人听起来心情很愉悦。」两度入围新唐人全世界华人钢琴大赛的何政育也谈到,「你弹他曲子你要天真一点,要活泼一点。在弹之前应该要先沉淀自己,先了解它的音乐结构是怎么样,你要如何把每一段发挥。也就是就是说,要先做好准备,然后才开始弹。」

 
林宛儒:莫扎特很容易让人听起来心情很愉悦
 
 
与妹妹何欣颖(右)一同参赛的何政育(左)看起来就很天真活泼。

不过,要把纯真与干净弹好,其实难度很高。18岁的罗丹,6岁就开始学琴,目前就读台北教育大学,他指出,「莫扎特的曲子,音符不难,所以在个人诠释上有很大的空间,这就是很难的地方,越简单反而越难表现。」

 

认为越简单反而越难表现的罗丹

郑静旻也认同这个观点,她说「从小学钢琴的时候我们都是用年代来分,最开始从巴哈、莫扎特、再到贝多芬,然后开始才往romantic(浪漫派),最后到现代曲目,可是我这样走了一圈回来,我发现莫扎特其实是最难弹的东西。」

16岁,年纪最小的王楚翔,演奏的是莫扎特难得的小调作品(KV.310),他同样表示,弹奏莫扎特技巧不难,难的是如何诠释。他说道:「最困难在内在,技巧除了比较多的十六分音符,比较难处理之外,其它都还好。最难的是内在与个人的诠释。」

 

年仅16岁的王楚翔认为技术非难事,难在内在诠释

那么,演奏莫扎特的难度这么大,要如何突破呢?请读者继续阅读下集啰!13岁就开始个人独奏演出,超过100场的许书豪及其它明日之星,将会深入与您分享。(待续)


本文留言

作者唐御、张颂宇、李芳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