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的梦魇(图)
河北保定一位工程师在检测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多晶硅的暴利与市场泡沫破灭让中国光伏企业千亿投资至少一半打水漂。 (Getty Images)
近两三年来,中国国内上千亿资金涌入光伏产业,但因缺乏核心技术,一半投资打了水漂。在市场泡沫破灭后,多数企业亏损、停产,全行业提前洗牌。加之融资渠道不畅,剩下的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遍地开花" 泡沫破灭
2001年,中国光伏产业的领头企业无锡尚德公司成立,到2005年底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公司董事长施正荣上了2008年度的胡润富豪榜,此后有10多家国内民营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
尚德等公司海外上市造就的暴富神话和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原料多晶硅的暴利令光伏行业开工项目"遍地开花",中国一度有 500多家光伏公司。下游的疯狂投资,拉动了全球多晶硅价格暴涨,它的价格从每公斤几十美元涨到500美元,而这又诱发了中国新一轮投资热,光伏泡沫越来越膨胀。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江西赛维、无锡尚德等10多家在境外上市的企业股票市值近期缩水严重,有的公司股价跌掉去年最高点的90%。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08年富豪财富缩水报告中,施正荣财富缩水程度以80%居首。中投顾问能源行业分析师姜谦认为,光伏项目不断上马,表面红火,背后却是产品单一、技术落后、严重依赖海外市场,产能泡沫迟早破灭。
巨额投资打水漂
2001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仅3兆瓦,2007年达2000兆瓦,6年增长了600多倍。以多晶硅为例,受暴利诱惑,截至今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对多晶硅生产的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目前,多晶硅行情已结束暴利,市价回落到70美元/公斤,逼近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而国外大企业每公斤成本仅25至30美元。投资分析师们预测,进退两难的中国多晶硅企业,千亿投资至少一半或将打水漂,50多家企业中,最后能存活的也就3到7家。
有规模无技术吞苦果
中科院王占国院士等多位专家认为,中国多晶硅项目无序上马,是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在前一轮暴利行情中得利的,是掌握多晶硅生产核心技术的国外企业,中国企业扮演着产业链条低端赚取"加工费"的角色。
另外,目前市场萎缩,国外光伏电站业主对光伏组件的要求提高,如要求单晶硅电池片的效率为17.4%,中国目前只有3至5家电池厂能做到,中国光伏企业吞着有规模无技术的苦果。
施正荣说,1994年日本第一个推行太阳能政策,带动日本企业从1994 年到2005年的成本下降了50%,后来欧洲也开始政策推动,形成太阳能电池的供不应求。所以说,首先要有政策的支持,才能有市场,有资金,技术也就有人去研究。
民企融资难 "走出去"不易
当前,欧美发达国家正加大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扶持,补贴政策不断出台,而海外光伏承包商面临资金困难,中国存活企业在海外如能总包成功,就能得到大量订单。湖北银行业协会陈慈洲副会长表示,中国国内银行资金充裕,完全可以出口信贷的方式,支持国内光伏企业走出去。但是,中国官方信贷天量,民企融资难却是有目共睹的。
此外,尚德首席财务官张怡介绍,中国国内金融机构能提供的一般都是短期贷款,而光伏发电项目需要的是20 年左右的贷款。目前,中国国内的金融机构没有相应的贷款品种。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