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迎接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海已启动了世博会倒计时运动,清理整顿各方面的不"和谐"问题。当然,与游客亲密接触最多要数公共场所的中英双语标示牌了。此举本意在于为国际游客提供便利,谁知望文生义、随便翻译,出现了许多令人不知所措或捧腹大笑的"洋泾浜"英文。
"洋泾浜"英语在中国随处可见
在通往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上,赫然竖着一块英文标牌:DO NOT DRIVE FATIGUE(别驾驶疲劳),"疲劳" 怎么能"驾驶" ?看了中文才明白,原来是"严禁疲劳驾驶" 。
在被誉为中华第一街的南京路,把"拿铁咖啡" Coffee Latte 逐字硬译成"Take Iron Coffee" ,拿了铁的咖啡。将"收款机" 按同样路数译成"Accept Silver Machine" (接受银制品的机器)。
在城隍庙一家老字号饭店,广告牌上特色小吃"蟹粉小笼"被译为"Crab Pink and Small Basket"(螃蟹、粉红色和小篮子)。
以上这些"中式英语"在上海公共场所屡见不鲜,令在上海居住、工作、旅游的外国人啼笑皆非,摸不着头脑!
我想学过英文的人应该都晓得,中文与英文从语文概念上有很大区别,一个中文字可能在英文中有多种解释,而没有前后文的单看一个英文词也可能在中文中有不同地理解;因此一个对英文半通不通的人拿起一本汉英字典或电子翻译机作为翻译的依照,难免会出现Chinglish这样的经典。
如今上海的国际色彩越来越浓,却在英语翻译上如此失分,令人瞠目结舌。前一阵,上海外国语大学"啄木鸟"行动组走上街头,给写英文的商店招牌和街上标牌逐一纠错,当大学生提出所发现的英语错误时,有关单位和部门往往以"意见不见得权威"或者"目前一时无法改正"的理由作答。
据悉,北京为了2008年奥运,政府请英语专家对主要街道上的英语内容作审查;交通部门拨出数千万元人民币的专项经费,用于更新交通中英文双语标识;更出台《北京市道路交通标志英文译法原则》。北京的民间组织和社团包括中国科技翻译协会、北京老字号协会、美国翻译协会中文分会、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等机构共同发起"传神诠释老字号"公益翻译活动。北京在这方面已经规范,上海仍未有举动。有错就改,这才是明智的!
其实,一些英语国家的人士问道,中国每年官方和民间到英语国家出访、考察和旅游的人成千上万,为何不能仔细看看那里的机场、公路、公共场合的牌子到底是怎么写的呢?
一位在北京生活了七年的来自美国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66岁的杜戴维老师,他曾协助审定北京地方标准"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通则",曾参与修订"北京市饭店业菜单英文译法",还义务为北京90家博物馆和名胜古迹纠正英文解说中的错误。他曾荣获"北京十大志愿者"证书。每到休息天,他就在大街小巷转悠,给英语标识挑错,经他改错的A4打印纸就有近万张,被誉为"纠错大使"。
自从世博会倒计时600天运动启动以来,为了普及和提高市民英文水平,上海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每天都在滚动播出《迎世博学英语》的英语教学短片。上海市民们也每天都无意或有意在接受世博英语的熏陶,但效果如何呢?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作为一名英文爱好者,我想向杜戴维老师学习,为彻底消除上海的"中式英文"而努力,让东方明珠上海真正与世界接轨,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
- 关键字搜索:
- 从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