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公安局长的“群体事件观”

"没事当作有事办,小事当作大事办,发现在小,处置要早。不扩大、不升级、不激化,防止简单问题复杂化、局部问题全局化、非政治问题政治化。"

--江西九江市公安局副局长、浔阳分局局长 孙亚平

  
【经历】

应对"减薪风波"

今年2月开始,公安部分7批举办县级公安局长专题培训班,集中培训全国3080名县级公安局长,我就是其中一员。进京培训10天,回来工作半年,几次处置群体性事件,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及时、公开"的分量。

  "回家过关"半年来,这是印象最深的"一关"。

从5月26日事发,到6月27日平息,悬了一个月的心才算落地。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江西柘林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柘电公司)因效益下滑,决定2009年减薪约1000万元。一些职工认为,减薪是专门针对基层工人的。5月26日,50余名职工到办公楼找公司领导"讨说法"未能如愿,个别人情绪激动,冲击正在召开的安全会议,使会议中断。

5月 27日,情况升级:100多名职工拦堵公司班车,正常生产受到影响;有人在网上发帖,质疑公司改革举措,对公司领导进行人身攻击和谩骂;随即,300多人集聚在柘电公司住宿小区的广场,围着从南昌赶来的省公司领导,情绪激动,言语过激,矛盾一触即发,局面随时可能失控。

发现情况后,我们很快介入处置。我和分管治安的副局长刘炬、治安大队大队长孙南、分局国保大队大队长李明、事件辖区白水湖派出所所长陈建平,迅速赶到职工集聚地。调查发现,柘电公司的改革措施前期准备不充分,宣传未到位,虽经职代会通过,但并不为大部分职工认可。

涉事单位领导希望强力平息事件,特别对于几个带头职工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我们耐心解释慎用警力的原则:虽然某些行为已越过了采取强力措施的界限,但此时局面可控,不宜激化矛盾,当务之急是恢复生产,展开对话。

次日一早,公司临时改变换班职工的乘车地点,转移矛盾源和人群聚集地,并在我们的协调下积极开展思想工作。"谈判专家"刘炬还传授了"秘诀":找重点人员平时尊重和亲近的人,用"包干制"一对一疏通。

事态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要求参加对话的职工从10人增加到20人、30人......虽然谈判过程中,也有部分职工情绪激动,我们不失时机的介入让气氛缓和下来:"都是一个锅里吃饭的,省公司是咱们娘家人,不要搞得这么火药味嘛!"最后,双方达成了实质性协议。28日凌晨1时许,职工散去,我们神经紧绷、精疲力竭的一天才算结束。

一个月后,柘电公司对职工诉求做了正式响应,我们也应邀再次介入。值得欣慰的是,争议从此平息,公司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

【感悟】

该出手时"巧"出手

群体性事件,发现在小,处置要早,这是一个关键。

对柘电公司事件,我们介入时事态已进入事中处置阶段,尤其需要谨慎,该出手时得出手,同时又不能乱出手。

这些年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联动"原则:内外联动、公开着装和便衣联动、情理与法制的联动、网上网下联动。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辖区派出所长、国保大队长、治安大队长、分管副局长、公安局长都要迅速到场处置,开展宣传攻势和对话谈判的同时,随时收集各种情报信息动态,掌控事态发展。

还要特别注意,网络媒体在群体性事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及时才能主动、透明才有公信,要牢牢把握网络"话语权"。日常工作中,我们时刻关注网络舆情动态,对虚假信息及时发帖、跟帖予以澄清,消除网络"放大器"的副作用。这半年,分局4次开展与居民的网上线上交流,分局领导都参加了,争取把一些苗头性问题解决在萌芽之初。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