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沸腾的伊朗 微妙的北京(图)

 2009-06-26 21:5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伊朗局势所激起的层层震荡把北京推向某种难以言喻的微妙境地,近来西方媒体在就伊朗大选以及选后政局所做大量报道的同时,也不惜笔墨分析了中国当局对"颜色革命"等敏感话题的审慎思考。

" 亚洲时报在线"英文版2009年6月25日发表了Francesco Sisci发自北京的一篇新闻分析。文章指出,今天的中国就像几百年前的"中央帝国"一样以一种急切焦虑的心情密切关注着古代丝绸之路沿途地区的稳定性,尽管目前绝大部分外贸管道都集中在大陆的东南沿海。

文章借助即将在大陆上映的影视巨作"白银帝国(the Empire of Silver)"以古论今,认为包括伊朗在内的广袤的中亚大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中国外交战略极为重要的一环;历史上,中国人虽然一直未能以军事手段完全控制中亚,但中亚依然成为"中央帝国"经济脉络的关键部分;"历史的回声极大地影响着北京对当今伊朗情势的基本估量"。

6月9日德黑兰街头。一名伊朗妇女一边吹着口哨,一边用手机摄像。来源:Associated Press

伊朗大选刚刚结束,大陆官方的国际问题与伊朗问题专家就轻蔑地声称"有人在选举中搞鬼" ;在这一点上,中国人与俄国人的看法不谋而合----正如俄国媒体6月22日所大肆报道的那样,"德黑兰示威系美国中央情报局幕后推动",而"目的是要颠覆伊朗政权"。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6月24日发表题为 "伊朗使中国更惧怕民主"的分析文章称,尽管中国官方一口咬定伊朗的动荡缘于"西方的渗透",然而大陆领导人却又不时感到心虚,因为大陆民众会说就连伊朗那样的宗教国家都有那么悠久的选举历史,"候选人能够自由辩论,选举结果可以受到质疑,立法机构享有发言权",而中国却还坚持"继承人或候选人内定",结论是"中国在政治上甚至比伊朗还要落后"。

西方媒体不约而同地把发生在德黑兰的街头暴力与1989年的北京天安门血案相提并论。"每日电讯报"的文章说,人们一致认为伊朗当前政局的实质可以用以下等式加以描述:"天安门广场 + Twitter = 德黑兰"。总之,伊朗大选及其所产生的政治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伊朗本土,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政客与民众都试图从中寻找对自己有利的答案。

美国"华盛顿邮报"6月26日所刊登的一篇政治评论"伊朗正迫不及待地寻找叶利欣(Iran: Desperately Seeking Yeltsin)"说,伊朗反对派缺乏叶利欣那样的政治家,在很多关键时刻都处于"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

伊朗革命需要大批民众参与,"因为每一个独裁者在下令屠杀抗议民众时,内心其实都是极为恐惧不安的;如果军队执行了命令,像1989年天安门事件那样,独裁政权以巨大的政治代价得以幸存;而如果军队拒绝执行命令,像1989年布加勒斯特事件那样,独裁者终于垮台,齐奥塞斯库死得像条狗"。"而今天的伊朗却缺乏一名强有力的反对派政治领导人,一个像叶利欣那样可以站在十字路口向抗议民众指出方向的铁腕领袖"。

就在伊朗政治与社会变革日益深化的同时,北京发现它越来越走向进退两难的地步。也许它并不希望伊朗发生这种变革,因为这种变革对中国大陆民众所产生的影响,要比"中央情报局插手伊朗大选"难以对付得多。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万维读者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