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在任内最后一次白宫记者会上,祝福奥巴马,同时发挥伊拉克"扔鞋风波"中的幽默和急智为其功过辩护。会后媒体刊出的多幅老顽童憨态浓缩了其8年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让人忍俊不禁。在15日晚简短的告别演说中,布什再次强调了对美国安全作出的贡献,争议处用"8年良心执政"一带而过,令人不胜嘘唏。
奥巴马则打破持久的深沉不露。虽然奥一直显示其喜怒不形于色的个性,但言谈话语已成当然掌舵人。尽管奥反复强调"美国只有一个总统",但终究忍不住抢先牛刀初试:私下会晤来访的墨西哥总统,同时公开宣布访问首站为加拿大。晨鸡初啼,奥仅这一手里外端平、南北通吃的外交城府已令直来直去的德州牛仔瞠乎其后。
民主胜过专制首当在于民意,也在于交替中的那份潇洒。布什通过白宫网站、各种采访和新闻发布会等对8年政绩作了最后的自我评估。奥巴马则通过采访等展望了上任后的各种挑战。布什的评估中透着对声名的顾虑,而奥巴马的自信里隐埋了难言的压力。但这与共产专制下的权力转换截然不同:布什顾虑的并不是江泽民担忧的被清偿血债;奥巴马的压力也不是令胡锦涛头痛的江派暗斗。
布什8年政治遗产中不乏争议色彩。这就是为什么布什在各种场合频频回顾其业绩的原因。白宫网站在"布什成绩"栏目下列出了《布什政府成就概要》、《美国人未必了解的布什政府100项业绩》和《布什政府政策 2001-2009》三本电子书,列举了布什政府的主要成就。
应该承认,布什的大多数项目,包括911后保护美国国土不受恐怖袭击;联合全球90多个国家反恐;推翻了阿富汗和伊拉克独裁政府促其走上民主之路;推进导弹防御体系保护美国和盟友免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成功帮助非洲治疗艾滋病并取得积极成果;减税;改善教育制度等都是无争议的。布什也公开承认了伊战情报的失误,过早宣布"伊战结束",以及伊境内美军监狱虐俘等。布什也谈到社会保障制度和移民政策的改革是他任内两大未能完成的事业。
外界认为布什最具争议的是伊战该不该打、金融风暴的责任和卡崔娜飓风救灾不力三项。反恐和阿富汗战争曾使布什声望大增,但旷日持久、耗资巨大的伊战使布什民调回落谷底。从结束萨达姆暴政和伊军已在超过三分之二地区取代美军执勤4年多看,伊战该打且已胜利。因此不是该不该打的问题,而是及时抽身回师的问题。金融风暴布什政府有监管不利的责任,但源头在人心贪婪和克林顿政府鼓励"人人有屋(包括无能力购屋者)"的政策。卡崔娜飓风救灾中布什政府尽了力,但有风情变化导致判断错误和救灾延缓的问题。
其实布什执政最有争议的是北京奥运之行和不干预中共迫害人权的软弱政策。布什说:"我没有为争取支持率而出卖灵魂",希望大家相信他是凭良心做事。但布什曾为了讨好中共领导人而违背过良心。中共政权曾借北京奥运加剧迫害民众并开枪屠杀和平示威的藏民。布什在德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首脑纷纷抵制北京奥运和大多数助手劝阻下,仍一意孤行到北京与中共屠夫握手,助长了中共的邪恶气焰。在高智晟维权运动发展的关键时刻,布什在接见中国异见人士时排除了高智晟的代表郭飞雄,间接导致了高智晟和郭飞雄的被抓和高智晟维权运动的被镇压。布什到北京只是象征性地走访教堂,对遭到中共残酷迫害的法轮功信仰团体和家庭教会成员却不发一声。布什的软弱政策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夫人和欧州议会副议长访华时接见异见人士和法轮功学员形成鲜明对照。但考查一下布什家族与中共领导人利益交易的传统和布什退位前最后对中共开放科技军事两用产品的大礼,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布什要走了。但中共并没有领他的情。如果布什能读懂中文的话,断会被以"老朋友 "自居的中共媒体的恶意奚落震惊。尽管布什911后努力与中共领导人"和谐",甚至冒着风险跑到北京奥运磕了个响头,但人走茶凉,仍被骂个狗血喷头。中共评论借西方媒体之口狠狠地把布什嘲弄挖苦了一番。中共媒体特地摘出布什一句"Sometimes you mis-underestimated me"大肆讽刺,并翻出奥巴马获选时英国《泰晤士报》讽刺布什的政治漫画取乐,甚至幸灾乐祸地暗示布什卸任后会官司缠身。这对自信会赢得中共好评和回报的布什以及接任者奥巴马都是一记猛掌。
与布什相比,奥巴马上台后最具争议的是他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刺激经济政策和"谈判为主"的外交政策能否奏效。奥巴马7750亿美元的增加政府开支和减税的刺激经济方案据说能创造400万就业机会。为了摆脱目前经济下滑、每月新增50万失业的困境,国会有可能批准这一方案。但美国经济是否会因这一方案、还是经过自我挤破脓包而迅速复苏,谁也不清楚。但清楚的是赤字将大幅飑升。同时,奥巴马临危受任,只要经济稍有起色就是成绩和功劳,这点反倒是借了金融危机的光。
对于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外界已有三点质疑。首先,无预设条件地与伊朗、北韩及哈玛斯等邪恶国家或恐怖组织谈判,结果难以乐观。其次,国务卿希拉利的夫婿克林顿曾接受许多外国捐款,希拉利如何保证美国外交政策不因此受影响是个问题。最后,奥巴马、凯瑞(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和希拉利三人将主导未来美国的外交政策,而三人之间却存在着尴尬的关系:凯瑞在初选期间很早就为奥巴马背书,让希拉利非常不快;而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凯瑞公开表示有意成为国务卿,但奥巴马却挑选希拉利担任此职务。
由此看来,奥巴马的争议性至少不比布什小。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李天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