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那拉提草原 读乌孙国文化 (williamhill官网 )
那拉提草原,海拔在1190米以上,属于高山河谷草场。它的周边是西天山中部的自然形态,既有比较宽敞的河谷,表现它的平坦,又有周边的丘陵,表现它的屏障,它是一种摇篮似的草原。
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具有平展的河谷、高峻的山峰。那里深峡纵横、森林繁茂、草原舒展交相辉映。绿色的草原、蓝色的河流、白色的冰川、雄伟的天山,刚直不阿的青松,组成了非常优美的自然景观。每年的6月至9月山花遍野,水草茂盛,是草原旅游的最佳时期。这里受到美术家和摄影艺术家们一致推荐。在那拉提一望无垠的草原上,撒落着珍珠般雪白的毡房,草原南侧有终年白雪皑皑的雪峰相伴。绿草、雪峰相映成辉,构成一幅典型的高山草原风情画卷。
许久的期待之后,终于促成了我们这次那拉提之行。车过了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沿天山公路南行,在海拔4千多米的天山上,我们一睹了千年冰川的奇景,再顺着清澈的巩乃斯河,不久就来到了人称小江南的伊犁大草原--美丽的那拉提。
这里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生活着勤劳的哈萨克牧民。我们驱车来到那拉提草原上最有特色的景区--草原部落。景区在风光迤逦的美丽大草原上,再现了历史上古代乌孙国辉煌一时的景观,展现了哈萨克马背民族特有的生活风俗、宗教信仰和神奇的传说,突出了故国乌孙和哈萨克族文化民俗两大主题。高大的国王帐、王子帐、公主帐映入眼帘,祭天台、拜火台、天鹅泉、赤谷城……,每一处都留下一段耐人寻味的传说:
太阳广场与石像:那拉提汉语意思是: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踏上太阳广场,这表明已经来到了真正的那拉提, 窥见了那拉提草原哈萨克民族文化的端倪。太阳意味着光明,四里八方寻求光明的人们,已经来到了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那拉提。
广场矗立的巨大石像,是哈萨克人对萨满教信仰留下的痕迹。萨满教相传:石象水一样,在神化中,是孕育宇宙第一生命的母体。这第一生命被称做石神或火神,世界就是由这个初始宇宙神创造的。石作为火的生源和依托,被视为宇宙之母或宇宙生命力的象征。
天鹅泉:哈萨克人喻为生命泉。传说古代有个善良勇敢的青年遇难,天使化作一只美丽的天鹅飞来,变出一眼灵泉,用泉水救了那个青年,后来天鹅变成美女与青年结婚,生下的孩子叫哈萨克。哈萨克的后代最后发展成三大部落:大虞子、中虞子和小虞子。那拉提哈萨克人的传说,从没有文字的时代到文字产生,都记述了这个古老的故事。
当白天鹅从那拉提上空飞过时,哈萨克人就想起了凌空而降的天使,就想起天神的庇佑。今天,哈萨克人依然口口相传:心地善良的人遇到危难的时候,诚心祈祷,就会得到神灵的救助。每一个那拉提的人都认为祖辈的传说比史料更可信。
天鹅泉水汨汨的流淌,天鹅泉边的护泉老人会将天鹅泉的故事娓娓道来。相传,诚心敬神的人,如果在泉边虔诚向神灵祈祷,流出的泉水会更加甘甜,并能得到神的佑护。
白天鹅的神话传说是那拉提草原历史的开篇,哈萨克人对神的崇敬与膜拜,不亚于任何一个民族,对神的信仰,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哈萨克人吃抓肉,特别是吃盛有羊头的抓肉时,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当主人把盘子放到桌上后,所有在座宾客,要先行敬神祈福。其它一些习俗如婚姻、生育、疾病、丧葬、服色、出行、迎客、集会,甚至判决等等,处处都体现出对神灵的信仰与敬奉。
工作人员小李对我们介绍说:哈萨克人严禁同部落人通婚,如果有同部落的男女相好,一旦被发现,就要被处死,但在处死之前,有一个规定,要由神来决断他们该不该死。这一对相好的男女会被绑起来装在口袋里,放在草原上,任由99只羊踏过,再由99头牛踏过,后由99匹马踏过,如果他们没有死,就说明他们的结合是神准许的,将不再会被处死,但要被赶出部落,永远不许回来。
拜火台:拜火台上的柱子上刻着古老的经文,颂持着原始拜火教的经义。哈萨克人早期信奉萨满,有拜火之礼。认为火来源于天界,最神圣、洁净,相信火能净化万事万物,相信火的光明与火焰能去除邪恶净化污秽卜问休咎等。所有的新人和携着带来的礼物要从火上迈过,以便加以净化,取义一切消除邪恶,净化污秽,顺利吉祥。拜火台周围布满旗阵,以示国威。草原上的哈萨克人至今也保留着对原始萨满教的信仰,经常要举行拜火仪式。
在拜火台旁边,我们遇见了那拉提草原唯一的、也是最后一位萨满,50多岁。手中拿着法器,正在给来到草原的有缘游客祁福消灾。
再次单独遇见萨满的时候,他远远就热情招呼,聊了几句,他说:萨满就是汉族人说的法师,萨满的身上都是有神的,你们身上也都有神,有神的人火是烧不到他的,如果身上没有神就会被烫伤。说着伸出舌头,拿起手中点燃的烟头向舌头一点,再给我们看完好无损。接着他说你们俩也有神。也许是有缘,萨满法师一再热情邀请我们去他的毡房坐坐。
在他简陋的毡房里,他告诉我们,他的本名叫伊斯巴斯,原来是兵团农四师70团的一名司机,他的爷爷是萨满,曾经是很有名望的,过去,草原上谁家有病有灾,爷爷都会带着他的猎鹰前去化灾解难。他爷爷一直活到110岁才去世,临终前他一直在身旁伺候着。说着拿出爷爷传给他的萨满法器给我们看,一个被磨的光亮的骨扇。我们问起他的师承,他说了自己两次九死一生的苦难经历,虽然得自爷爷的遗传,却是一位上海来的教士开启了自己的法力。现在,他能看到神、能看到和医治人身上的病、能预知感知一些事情,并谈了自己不得已逾火而没受伤的一段经历。他说他只信神,曾有人威胁过他,但他不怕!
当我拿相机准备给他照像时,他说:很多人要给他单独照相却照不成,他也不知为什么。我拍了几张照片后,萨满法师给我们表演了他的独门绝技:用嘴唇、牙齿配合一个管子,演奏了一首悠扬的哈萨克曲子。我看了一下,那只是一根普通的建筑工地用的塑料管,除两头外,管子上再没有开孔。
我问他将来会发生什么变化,他说,将来飞机没有了、汽车没有了,信神的哈萨克人的毡房还在。萨满法师的自信和神态很像一位智者。
回来后我查了一下,维基百科:萨满(珊蛮)(Shaman,巫师)曾被认为有控制天气、预言、解梦、占星以及旅行到天堂或者地狱的能力。而伊斯巴斯的名字在哈萨克语里的意思是"踩着圣人的脚步"。
拜火台的旁边是法台,法台分两层,上面一层关押犯人,下面一层有狼在守护。有人违背了戒规,便在此地受罚。狼代表了勇猛,告诫人们要遵守法规族规。
乌孙国的强大并非偶然,对神的信仰从根本上维持了民众的社会道德与社会稳定,而法规、族规等惩戒犯罪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治理的作用。难怪一个原本游牧的马背民族,会在草原建立起乌孙国这样一个西域最强大的一个国家。
赤古城:面山背水的的城池,红褐色的后墙,城东的吊桥、了望台和赤古城沿的箭孔相得益彰,突现着古代乌孙雄踞草原的强悍和霸业。城内环行长廊,将后城和谐的连为一体,错落有致的层楼,使游客感受到古朴的神秘。
赤古城内,有一眼灵泉,四周布着石阵,它演绎了当年乌孙王在战场上的一段神话。当年乌孙王带兵马作战,数天数夜断水断粮,随军法师--萨满摆石阵施法力,地现灵泉,解救困厄,赢得了胜利。
大帐:分别有国王帐、公主帐、王子帐,是乌孙王室成员居住和宴请客人的地方。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到哈萨克待客的习俗,享受到乌孙国王和解忧公主敬献的马奶酒,观看到极具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
景区管理人员还给我们介绍了原本计划筹建的祭天台。祭天是相信神灵的哈萨克人流传已久的一种神圣而隆重的仪式①,充分体现了对天神的敬奉、敬畏与感恩天神庇佑、祈告平安纳福的心愿。可惜现在草原部落景区的祭天台尚未建成,不能一睹哈萨克人祭天隆重神圣的宏大场面。
对天神的敬畏和感恩,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约束人心和道德的作用,起到了净化心灵、丰富精神世界的作用,这是其它方式所不能企及的。
另外,游客还可以观赏到鹿石、中门、狩猎场、熏干房,体验哈萨克民俗生活的夏营、市场。
中午时分,点将台下雷鸣电闪的阵吼,刀剑挥舞的凶猛,历史的场面、历史的军队,出征前的检阅无不让你激动震撼。还有赛马、叼羊、姑娘追、阿肯弹唱等民族表演无不精彩。
随后,我们来到哈萨克的冬营--冬窝子,那是牧人的村落,弯弯起伏的小路,轻轻流淌的巩乃斯河,窗前绿树成荫,推门鲜花烂漫,空中草原就在你的眼前,使你好似飘然回归到田园生活。
下午的“解忧公主西嫁乌孙国”的大型婚庆场面以及大昆弥王宴请天下使节的雄魂气魄是我们惊叹不已。
2100多年前,哈萨克人的祖先乌孙人本来活动在敦煌、祁连山一带(即河西走廊),后来西迁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周围地区,便在伊犁河流域建立了乌孙国。乌孙以畜牧业为主,人口六十余万,拥有兵力近十九万人,是当时古代西域36国中的第一大国。邻近的匈奴贵族几次进攻乌孙,结果都被乌孙打败。汉代皇帝为了巩固边疆,曾派手下一个大臣张骞出使西域。后来,张骞历经艰险回到中原,给汉帝提了许多建议。汉帝接受张骞的建议,其中一件事就是将一个叫细君、一个叫解忧的公主先后嫁给乌孙王。
先嫁的细君公主被迫按当地习俗,先后下嫁爷孙两位乌孙国王,由于身处异域,语言不通,倍感忧愁。她曾作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帐篷)为宝兮旃(zhān,即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hú,天鹅)兮归故乡。"歌中表达了她的苦闷的心情。后忧愁而死,年仅25岁。解忧公主也先后下嫁了三位乌孙昆弥(国王)。
由此看来,公主西嫁是政治联姻并非两情相悦的民族友好,政治联姻的目地很明确,是为了维护和巩固统治,并不是今天宣扬的民族团结与友好。试想一下,为什么要联姻,因为汉武帝要稳定边境的统治,和亲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要拉拢乌孙国王共同抗击匈奴,拉拢的原因是因为当时乌孙国的强大和所处的地理环境。当时西域地区最大的王国是乌孙国,与匈奴相处最近。如果乌孙国与汉室交好,就制约了匈奴。所以真正追寻的乌孙国文化应该是探讨乌孙国为何强大的历史原因。
篝火:因为是奥运期间,原本晚上举行的篝火被取消了,没能看到国王带领众臣民点燃篝火的场面,只看到篝火广场的堆砌的木料与零散摆放的板凳,甚是遗憾。
第二天的草原之游令人心旷神怡,“塔吾萨尼”,意为“美丽的山沟”。在这里能尽享美丽的“一山四景”的垂直自然景观: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拜倒在温柔可人的山丘脚下,线条柔和的小山丘偎依在博大险峻的高山怀中,茂密的针叶林为从山峻岭编织了一件温暖的披肩,山顶头上还戴着一顶尖尖的雪白的小帽。“塔吾萨尼”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那拉提两天时间实在太短,美丽的草原景色使人流连忘返,哈萨克民族的习俗文化引人入胜。
感想:每个民族、每个王国,都有历史的渊源。景区浓重渲染的大汉和乌孙国的和亲联姻,只是哈萨克民族历史上的一页,是乌孙国强大国力与外交的一个具体表现。挖掘真正的草原哈萨克民族文化,探求哈萨克民族文化的更深内涵,应该要追溯哈萨克民族产生的历史,探索乌孙国建立和强大的历史根源。神话是流传不朽的话题,对神的信仰和仪典维持了哈萨克民族道德与人文。如果不能深入容贯这些民族正统文化精神内涵,草原景点最多只能成为旅游胜地,是不能成为文化圣地的。
附录:
①一些书籍散记的信仰萨满教的祭天仪式:萨满教传统的隆重祭天仪典,届时众人携带牛羊、兽肉、粮食和马奶酒前往敬献天神,全体氏族或部落成员参与,面朝着太阳祷告,祈祷人畜平安、农牧丰收。《元朝秘史》(第103节)记载,铁木真早年遭到三姓蔑里乞人袭击,躲进不儿罕山得以脱难。下山后他捶胸告天,感念不儿罕山救了他的性命,许愿要每早祭祀、每日祷告,让子子孙孙都要遵行,说着将腰带挂在项上,帽子挂在手上,捶着胸,向着太阳,下跪九遍,洒奠祷祝了。
氏族新萨满领神仪式亦常同时举行。萨满的跳神仪式中,尽管不同民族的萨满有不同的程式,甚至不同的氏族之间亦不尽相同,但基本程序是完全相同的:请神--向神灵献祭;降神--用鼓语呼唤神灵的到来;领神--神灵附体后萨满代神立言;送神--将神灵送走。
萨满向每一种"神"祈祷,都有不同的祷词。祷词中有各种"神"的出身历史、丰功伟绩以及这位神仙的性情爱好等。祭祀不同的"神"都有不同的祭祀方式。
大帐
撒满
昆吾撒尼
叼羊
- 关键字搜索:
-
游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