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揭露大药厂暴利内幕(图)

辉瑞是全球最大制药厂,今年第二季的净收入成长两倍,达到27.8亿美元。其生产用以降低胆固醇的利普特是全世界销售最好的药物。(Getty-Images)

凭藉专利诉讼以及其它的拖延战术,大药厂有系统的垄断市场,挤压了仿制药品以低价竞争的生存空间。这也意味健保系统、消费者和纳税人必须付出更可观的代价。

据《时代杂志》报导,欧盟执委会于今年一月突检了一些世界知名制药公司的总部,其中包括美国的辉瑞、强生;英国的葛兰素使克、阿斯利康以及法国的赛诺飞安万特等,另外,惠氏、默克、拜耳及罗氏也在突检名单之内。

完整的调查报告明年三月才会出炉,但有别于以往的惯例,欧盟执委会先行公布一月份的突击结果,意在暴露大药厂的密谋。负责竞争政策的克洛斯(Neelie Kroes)委员表示,将对阻挠欧洲竞争规则的大药商采取强硬的必要措施。

许多制药大厂在药品的专利过期时,会想尽各种办法抑制价格低廉的仿冒药进入市场。最常见的技俩就是原制药厂会为同一种药品申请多重专利,声称药物的用法及形式不同(例如液状、胶囊或药丸等)。在欧洲曾发现同一药品共申请了一千三百个专利的案例。其它的阻挠手法包括兴起耗时的诉讼,通常要持续三年之久,或者游说国会议员,不让没有厂牌的药商获得许可。

这些手法能增加大制药厂的利益,但对消费者的荷包来说可不是件好事,这表示每年病患及健保要付出庞大的开销。欧洲人每年在药品上的消费高达2750亿美元,平均每人550美元。而没有商标的药品比名牌商标药品要便宜90%,从2000年到2007年,一共为欧洲消费者节省了超过170亿美元。

欧洲消费协会表示,世界制药大厂的重点应该是研发新药品而非一味的投入广告等行销活动。执委会的报告指出,每年大药厂的市场行销及广告花费高达总营业额的23%,而研发费用只占17%。

据统计,到2008年12月,有约价值1140亿美元的药品专利到期,其中包括日本医药公司卫材(Eisai)专治阿兹海默症的爱忆欣膜衣锭(Aricept)以及辉瑞药厂用以降低胆固醇的利普特(Lipitor)。专家表示,专利到期可能导致大药厂在2010年之前的营业额缩减三分之一。

讽刺的是,长期而言,滥用专利系统并不见得能帮助大药厂获利。没有商标的药品在欧洲市场占40%,在美国市场则超过60%。但过去十年来,美国药品市场比欧洲成长了两倍。自2002年,65%的新药销售是在美国,而欧洲只占了24%。

目前制药业正面临专利到期、价格调整、政府管制、顾客群改变及全球化趋势等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大部份的药厂,特别是欧洲药厂,似乎还没有对策。如果欧盟执委会真的采取强硬的制裁,那么欧洲药厂要做的应该不只是压制低价同业的竞争而已。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