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拓艺术展现青铜器形制之美(一)

青铜器全形拓是十九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特别技艺,结合素描、绘画、传拓、剪纸,在平面的拓纸上传达立体的青铜器形制与花纹。自摄影技术发达之后,需要高超技巧、慢工细作的青铜器全形拓,因传承不易,成了希罕而珍贵的艺术品。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收藏青铜器全形拓超过两千件,以传拓艺术展现青铜器形制之美,精致优雅,值得品味。

一、序言

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盛行,贵族常以铜器作为生活及祭祀用具,去世后,将大批铜器作为随葬品,贵族在遇到紧急事故时,也会将青铜器埋在窖穴中,以逃过灾难。这些青铜器,后代不断自地下出土,所谓"地不爱宝",使我们有幸能够看到这么多珍贵的艺术品。

最早见于纪录的青铜器出土,是西汉时期,汉武帝"得鼎汾水上"(《汉书 . 武帝纪》),以为祥瑞征兆,遂将年号从"元狩"改为"元鼎"( 116 BC )。许慎《说文解字 . 序》也提到:"郡国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但终汉之世,青铜器并没有成为研究的课题。

直到北宋金石学兴起,青铜器作为研究的素材,脱离祥瑞、古玩的色彩,士大夫(如欧阳修、刘敞等)醉心投入,加上皇室(宋徽宗)对古器物的喜爱,上行下效,甚至出现专为古董买办的掮客商贩,古物成为市面流通的商品,文人雅士聚集摹挲交流,蔚为风气。

宋代造纸、印刷术、墨拓技术的发展,为青铜器铭文及器形的流传提供了方便。当时编成的图录类青铜器专书,最著名有吕大临( 1040-1092 )的《考古图》十卷、编者佚名的《续考古图》五卷、宋徽宗敕编《宣和博古图》三十卷。这些图录成为后世青铜器著录家编辑的准则,直到清代铜器研究大兴,编辑图录所采取的体例大抵仿此。



二、甚么是全形拓?

墨拓之法,始于六朝,最早是用来拓汉魏石经及秦刻石。唐代以后大行,宋初,遂用以拓古器文字。一般的墨拓是指平面的拓印技术。所谓的"全形拓",又叫立体拓、图形拓,是在一张平面的拓纸上传达出立体的器物图像,与平面制拓有所不同。

宋代金石学兴起以来,至二十世纪初照相技术未普及之前,传递青铜器形制主要是以摹绘为主,全形拓是十九世纪中叶才兴起的一种特别技艺,结合素描、绘画、传拓、剪纸,在平面的拓纸上传达立体的青铜器形制与花纹。

全形拓大约有三种不同的作法:一、分纸拓,是局部以小张纸拓制后,加以拼贴成整器图形。严格的说,这只是平面的拼贴而不是立体的器拓。二、整纸拓,经由多次的上纸、挪移,将全器的立体形状及花纹完全在一张纸上拓制完成。三、翻刻拓,是将器物图形及花纹先刻在木或石版上,然后拓印。在实际运作时,常会结合局部分纸拓和翻刻拓的方式,将较难的局部采分纸或翻刻方式,完成一件作品。

全形拓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一)早期的全形拓(嘉庆 1796-1820 至道光 1821-1850 之间)拓制彝器全形,始于马起凤。《金石屑》一:三三录有一件汉洗,马氏题记说明是戊午( 1798 )六月十八日所做。马起凤的学生六舟(释达受, 1791 -- 1858 )得其传授,阮元称为"金石僧",六舟学生李锦鸿也长于全形拓。此外还有张廷济( 1768-1848 )编纂的《清仪阁金石文字》中,也有收有几件青铜爵全形拓。

全形拓的技法在初始之际,通常器物小件且线条纹饰简单,习惯以平面的拓法来做立体拓,不讲求透视,也分不出阴阳,如同由木刻印成。

(二)发展期 ---- (道光 1821-1850 后期至咸丰 1851-1861 )

清代金 石学家(陈介祺 1813-1884 )是全形拓发展的关键性人物,他是 山东潍县人。道光二十五年 (1845)乙巳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不久弃官归里,终生未再出仕。他大量收集青铜器及玺印封泥等,常与其他学者应酬往来,互相交换资讯、定期切磋。交流方式主要以拓片传递。因此陈介祺大量制作拓本,也不断研究传拓技法。所谓潍城形拓,多半事先做出实物大小相同的画拓稿,再浸木制版,进行传拓,整个过程要求精致、细巧、轻盈、洁净。毛公鼎曾由陈介祺收藏,他所拓的毛公鼎全形拓就是一绝,传世数量不多,极其珍贵。

(三)成熟期(同治 1862-1874 光绪 1875-1908 民国 1911-- )

西方的素描透视方法传入中国后,应用到传拓上,使得全形拓作品,在透视上较为准确、明暗深浅也都掌握较好,在明暗之间还以渐层处理,光线十分自然。周希丁( 1891-1961 )为其中代表人物,他拓过陈宝琛及罗振玉等名家的收藏。陈邦怀评"审其向背,辨其阴阳,以定墨气之深浅;观其远近,准其尺度,以符算理之吻合。君所拓者,器之立体也,非平面也,前此所未有也。"(〈悼念周希丁先生〉《文物》 1962.3 )希丁大弟子傅大卣( 1917-1994 )及其子傅万里都得其真传。另有马子云( 1903-1986 )及其弟子纪宏章也都长于全形拓。



三、全形拓的定位及其遗绪

从宋代以来,青铜器器形的流传,主要是靠摹绘,即使在照相技术发达的今天,青铜器的线图仍广为采用。全形拓从嘉庆道光兴起、逐渐流行以后,主要是以拓本方式流传。直到石印、珂罗版印刷、照相印刷兴起之后,印制便利精美,成为金石学图录的主流,迅速而大量产出。全形拓这种费时费工的纯手工艺术,师傅难寻,传承不易,逐渐成了希罕而珍贵的艺术品。

欣赏全形拓的时候,需考虑到全形拓作为金石学图像传统的一部份,曾阶段性的起过传递器形图像的功能。就艺术而言,全形拓也应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两本以全形拓为主的著录《澄秋馆吉金图》( 1931 )、《栘林馆吉金图识》( 1940 )印刷出版,可以看到照片未必取代精好的全形拓,其中存在传拓师的巧思及细腻,是新技术无珐取代的。

在金石学研究之外,青铜器全形拓也与绘画结合,成为清末到三零、四零年代画坛上独特的一个门类,深受大众喜爱。传统绘画中的"博古画"是结合古器物图形及花卉蔬果等配制而成画面。古物处理或是直接勾画器形,或是以器物全形拓直接安排在画面上,加上折枝蔬果点染花卉,传达一种古意盎然的趣味。纸本传拓的古器物图形,做为一种半成品,介入画家的创作过程中,收藏家、传拓师及画家三方联手合作,器精、拓精、画精,共同完成一件艺术品。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