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村官的四条通用法则

村官虽无行政级别,但"官道"也算底蕴深厚,世袭至今花样也日惭翻新.某日,一老村长向刚上任的新村长传授治村之道, "锦囊妙计"尾尾道来,新村长立刻像堂吉诃德见了风车一样亢奋起来,崇敬之意溢于言表,似乎取得了"真经."

"姜还是老的辣!"难怪老村长这么多年工作游刃有余,平无事.老村长最后还补上一句, "招招管用!"

看" 门道."门道"即道规,与"潜规则"类似.村虽小却也是一方小天地,不例外也有一些规则,如灰色规则,内部章程,非正式制度等等,也称"村情"这当然不是 凭空杜撰出来的,它来源于对农村工作的感悟.比如在村级小型工程项目建设及租赁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上面,需要召开两委会和村民代表会议这个程序,这就是" 道"规矩,但"门道"则藏在"道"中,并非不按规矩出牌,而是打擦边球,老道的做法是"抛砖不引玉",如小型工程或者土地,房屋租赁金额,预算,对方资质 等,只开会不表决,或者2万元以上的村级工程项目不进招标平台运作,来个"轻包工"也就是暗藏玄机,留点"猫腻"好处自然是家中踏破门槛,乐在其中.反过 来说,即使东窗事发,然程序到位总是难于找到茬的,再说不能全由村民代表们说了算,否则,长此以往,就会落得缺乏主见的尴尬境地.

使" 颜色."贴近于"摆平理论."村长也属"一把手"总是比较忙的,邻里纠纷,批地建房,各类应酬等等,可谓大事小事包罗万象.但既然是"官"自然活得要有" 官样"诸如请吃解馋,上班时间外出休闲,筑筑"方阵"等等,况且联络感情也是必需的.抑或被"刁民"扣以作风问题的帽子,作为一村之长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的,家丑不能外扬,矛盾总要解决在基层的.此时就得使点"颜色"给"刁民" "修理修理"封封口,杀鸡儆猴,难听点叫打击报复,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先人哲理不能忘的.但也有摆不平的时候,大多没有把握火候,以至闹到上级政府,此时就要有方略,主动出击,喊冤,吐苦水,博得 上级领导同情,何况村长难当,领导的眼睛总是雪亮的么,结果自然是领了要求走人.退一步讲,因作风问题被追究的毕竟还是少数.也许有人说,这是"家长制" 作风,是有失"偏颇"的,你想大事小事都得找村长,有谁说村长不是"家长"呢!

看"三色."也即见机行事法则.农村经济发展了,留 下的权力空间自然也大,而"空间"就是"路数"谁有"路数"谁发财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村长自然要比群众先富起来的.如果一切按规矩办事,等于自己先断了 自己的财路,谁又肯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然而做到该拿的拿,不该拿的不拿,是大有讲究的,需要的是一双"慧眼."以经验而言,可分三六九等,一等是亲 戚办事,不拿白不拿;二等是小老板,铁哥们之类的朋友,整天围着转,可零敲细打;三等以上的就要三思而行,少办少拿或者不办不拿.当然这一切要做到神不知 鬼不觉,偶或听到风声,也要镇定自若,因为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况且"麻木" "愚昧" "冷漠"的"看客"占多数.你想,真正的清官有几个?否则屈原不会自沉汨罗,留下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悲愤之音.常在河边走,鞋湿了照常走,这才叫高水平!

常"思忖."即要对自己有个风险评估.虽然官帽稳稳当当雷打不动起码三年戴在自己头上,但免不了小辫子被人家攥在手里.因此忖忖被揭发处罚的概率有多大是必要的,趋利避害么.这就得紧跟形势,除了党纪条规读一读,科学发展观也要略知一二,再 说现在讲究的是精神享受,毕竟拿钱有风险,公吃公喝也不算本事,只要批一个条子,合同协议上松一松,该优惠的优惠,不愁吃不出水平玩不出花样,高雅点带着 全家旅旅游,囊中羞涩不要紧,费用自然有人出,关键一点要把握不拿银子,少有马失前蹄的.反之,会落得"傻"或者不开窍的骂名.再有,财务帐目要做平,滴 水不漏,路费,餐费不能如实报销,村务接待得转嫁到商务接待,这叫偷梁换柱,让人抓不到把柄,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否则会被人"牵着鼻子"走!.

听了老村长的四条通用法则,看客也许坐不住,这是体制存在漏洞,而笔者认为,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为体制的原因,显得太笼统点.劣根性心态在农村还是比较顽固的,对于一些人和事,只用眼看是不行的,还要"听其言"也要长期的"观其行"更要有一种冷眼旁观的怀疑态度,否则很容易为作秀所迷惑.(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