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三科学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获奖者都在基本粒子夸克的研究上有突出成就

瑞典皇家科学院周二(7日)宣布,一名美国科学家和两名日本科学家获得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籍日裔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都在基本粒子夸克的研究上有突出成就。

美国科学家南部阳一郎(Yoichiro Nambu)1921年出生,现就职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恩里科·费米学院,他在自发对称破缺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其结果被称为南部-戈德斯通定理。他首先把凝聚态物理方法运用于粒子物理理论。

日本科学家小林诚(Makoto Kobayashi)1944年出生,现就职于日本筑波高能加速器研究社。另一位日本科学家益川敏英(Toshihide Maskawa)1940年出生,就职于日本京都大学理论物理汤川研究所。

现代物理学理论认为,在100多亿年前宇宙大爆炸时应同时产生同等数量的粒子与反粒子,粒子与反粒子在质量等方面相同,但在电荷等方面相反,两者相遇便会湮灭同时释放出能量。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科学家并未在现今宇宙中找到与大量物质等量的反物质。

1973年,小林诚和益川敏英提出了"小林-益川理论",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夸克的反应衰变速率不同。他们还预言存在6种夸克。

按照传统,2008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将在今年12月10日举行。

除和平奖颁奖仪式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以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都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今年诺贝尔奖每项奖金仍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