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丑闻:政府官员 你别忽悠


网民恶搞三鹿奶粉。(大陆网友)

三鹿毒奶丑闻已经发展成一场中国奶业的危机。在喝毒奶而患病的婴幼儿已经高达5万4000人的时候,一些中国主管高级官员的话令人匪夷所思。我们现在对比一下中外媒体的有关报导。

不查三聚氰胺有理?

据新华社9月22日报导:“李长江辞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职务。”

这位李局长最近几年可以说在国际上也小有名气。美国《华尔街日报》9月23号的报导说:“李长江在职期间常常为中国产品的国际声誉进行辩护。”

这一次,李长江担任“国家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领导小组”副组长。在9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李长江为质检机构没有检查奶粉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进行辩护,根据新华网9月17号的报导,李长江的解释是:“在我们国家这方面的标准中,和国际食品法典相关的标准当中,都没有对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进行规定。”

在 9月13号第一次有关毒奶事件的新闻发布会上,李长江的副手、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也说:“我们平时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管的时候,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查的。......除非常特殊的情况,无论是企业还是监管部门,一般不会在常规的检验当中专门安排检测不可预测的化学物质。”

几回掺假事发后 仍不查?

然而中国《经济参考报》9月22号发表一篇评论说:“这话乍一听是有道理的,像砒霜、蒙汗药等,的确没有必要在所有食品法律中一一指出。但其漏洞还是存在的,......执行这些标准的质检部门,没有与时俱进、跟踪苗头。”

这种“苗头”在哪儿呢?新华社下属的《了望》周刊9月22号的一篇报导指出,《南方周末》和中央电视台曾经分别在2007年1月和4月报导过牛奶业掺假的情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陈君石说:80年代掺牛尿,90年代掺尿酸、富含氮的物质,最后发展到三聚氰胺。不是一家两家......”

面对奶业内部普遍存在的掺假现象,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早在2006年公布的《奶粉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专项抽查方案》中就规定要检查三聚氰胺含量,并且明确规定“不得检出”三聚氰胺。

这些都表明,三聚氰胺既非“不可预测的化学物质”,检查三聚氰胺也绝非“非常特殊的情况”。

出事企业占两成 市场份额超六成?

据新华网报导,在9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李长江还说:“检查的结果已经表明,含有三聚氰胺的企业是少数,占企业的生产批次是少数......。我们对 109家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有问题的是22家,占20%左右。那就是说,80%的企业所抽查的产品是合格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抽检的 80%的企业产品没有检测出三聚氰胺,产品是安全的。对有的企业,没有检测出来的批次,也是安全的。”

然而据中国西部网9月24号报导,一位知名乳业专家估计,“此次上榜的22家乳品企业,在我国奶粉市场所占的份额超过60%。”根据资料,在奶粉市场上,三鹿占了18.26%,伊利占12.58%。

中央电视台9月19号报导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对液态奶抽查的结果时说:“此次专项检查重点抽查检验了产品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的蒙牛、伊利、光明、三元、雀巢等知名品牌企业生产的液态奶是否含有三聚氰胺。”检验结果是:蒙牛、伊利、光明三大名牌全部中箭。

在中国国产婴儿配方奶粉主要品牌都发现三聚氰胺以后,在成千上万婴幼儿已经患病之后,李长江还声称:有问题的牛奶是少数,并且暗示人们中毒的机率只有20%。

“安全”和非法

不过,发表这种似是而非言论的中国高级官员何止李长江和蒲长城。新华社9月17号报导,中国卫生部长陈竺在9月17号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一个三聚氰胺在奶粉里的“安全阈值”。报导说:“陈竺表示,经专家风险评估,三聚氰胺在婴儿体内最大耐受量为每公斤奶粉15毫克。”

然而在《了望》周刊9月22号的报导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陈君石针对这种“安全阈值”表示:“绝不能把每公斤奶粉的15毫克三聚氰胺作为一个合格不合格的判断。假如有些企业来作这样的解释,那是非常错误的。”

《人民日报》下属的人民网也采访了陈君石,并且于9月17号发出报导说:“陈君石说,三聚氰胺不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是非法添加的一种有害物质。......奶粉里面查出任何含量的三聚氰胺都是非法的。”

国企和股份

还有一件事也令人不解。中新网9月13日报导说:“河北省副省长杨崇勇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河北省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三鹿集团里没有股份。”

杨崇勇是想说三鹿公司跟政府没有关系吗?可是路透社9月16号的报导说:“这家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已经被免职。”

人民网-中国央企新闻网9月16号发表的一篇特评,题目就是《“国字号”三鹿丢了谁的脸?》。特评说:“查其背景才发现,原来三鹿是国产奶粉业的‘龙头老大 ’。”评论说:“小孩是祖国的未来,但身为国企的三鹿集团,硬是要把这些‘未来’扼杀在孩提时,三鹿,你真是丢尽了国人的脸,你拿什么让我们相信你?”

中国财经网9月24日的一篇报导说:“据了解,河北省国资委已派驻工作人员至三鹿集团,其中部份人员接受的使命是理清三鹿集团资产,寻求资产新的接管方,以尽快使工厂运转。”

如果三鹿公司与政府没有关系,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去干什么?杨崇勇副省长特别强调政府在该企业中没有股份,是何目的?

辞职显示问责 下台之后复出

李长江等人辞职或者被免职了,但是西方媒体对此颇为无动于衷。《华尔街日报》9月23号报导说:“部级官员李长江被允许辞职,而不是被解职,显示中国政府不想把这些问题归咎于他,而是希望显示一种问责制。”

但是报导接着指出:“最近几年,一些辞职或者在丑闻中被免职的高级官员又获得了新的任命。在2005年一次重大江水污染事件中辞职的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谢振华去年被任命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2003年,为了追究萨斯疫情爆发的责任而被免职的北京市长孟学农后来成为山西省长,只是由于一次矿难而在这个月辞职了。 ”

《时代》谈中国总理道歉

部长、省长有这番言论,中国总理温家宝如何对待三鹿毒奶粉案呢?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9月22号报导说:“中国总理温家宝21日巡视北京医院治疗情况时说:‘我们也很痛心。’‘我们感到很内疚。’”

中新社9月24日报导说,温家宝在纽约谈到毒奶丑闻时说:“作为政府负责人,我感到十分痛心。”

然而美国《时代》周刊9月23号一篇报导在标题中问道:《中国毒奶丑闻:道歉就够了吗?》。报导说:“中国总理温家宝毫无疑问是中国最高领导层中人气最高的人物。”尽管毫无疑问,温家宝的话是由衷的,但是他的道歉肯定比几年前的份量要轻了。过去有几次他不得不请求人民的原谅,从煤矿工人的死亡,到被污染的饮用水,再到由于政府对一场大雪灾反应不当,造成火车乘客被困。

“面对毒奶粉危机不断扩大,加上最近造成数以百计人死亡的几场事故,这些事故统统是由于行政部门玩忽职守或者腐败直接造成的,普通中国人可能有理由问一问自己,除了道歉,政府有没有真正想过再多做点什么。”

报导最后说:“到某个时刻,光道歉就不灵了。”

本文留言

作者李肃2008年9月26日华盛顿报导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