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代运动:摔跤招女婿 射箭定讼(图)

 2008-09-15 00:1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角抵圖

摔跤

『摔跤』是中国最古老的竞技运动项目。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徒手战争。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了摔跤专业艺人,汉武帝时还曾举行过两次摔跤大会演,长安城周边几百里的居民都赶来观看。两晋南北朝以后,随着民族间交流的不断密切,摔跤手们相互切磋技艺,有了较为固定的场所,称为“擂台”。

据说隋朝初年,有一名西域胡人名叫「大壮」,在长安城北门外设擂台,打败了许多摔跤高手。隋文帝获悉此事,非常生气:“难道我堂堂隋帝国,就没有能战胜大壮的人了?”大臣们到处寻访,最后一致推荐「法通」。这一天,法通和大壮在擂台上相会。

法通见大壮名副其实的身强力壮,如果按照摔跤规则硬拼,肯定不是对手。他就跟大壮说:“我们俩摔跤,拼力相争,必有一伤。摔跤最重要的是手力,我们先比比手力就可以分出胜负了。”大壮连战连捷,气势正盛,便不假思索地答应了。法通伸出双手来,让大壮紧握。大壮费尽力气,法通都不以为意。等轮到法通紧握大壮双手时,已经耗尽手力的大壮支撑不住,手上立时出血。大壮见状,只得跪地求饶。比赛就这样分出了胜负。


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

最贵的奖赏

此后历朝历代,摔跤运动作为生活技能和休闲娱乐项目,得到了统治者的青睐。特别是五代十国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不仅善于打仗,而且多才多艺,对摔跤情有独钟。

他经常跟摔跤艺人「王贤」比赛。王贤技艺超群,但他觉得倘若老是能赢国君,难免引来杀身之祸,不如每次比赛都让他一手。因此,李存勖在两人的比赛中胜率很高。李存勖觉得既然能多次战胜高手,自己当然就能称得上是天下第一摔跤手了。于是,他就想在大臣们跟前露一手。

一天,李存勖把大臣们召到御花园,要当众跟王贤摔一跤。他趾高气扬地对王贤说:“你要是能赢我一跤,我就封你为节度使。”节度使相当于省级最高军政长官,握有实权,如此大的奖赏令王贤格外兴奋。他拿出看家本领,一下子把李存勖摔倒在地。李存勖倒地的一刹那,他猛然想起每次摔跤要让国君一手的潜规则,顿足捶胸,赶紧跪下请罪。没想到李存勖爬起来,掸了掸身上的灰尘,笑眯眯地说:“朕贵为天子,金口玉言,哪有食言的道理。”

就这样,王贤就任卢龙节度使,成为今天京津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这一跤的奖赏,恐怕在世界摔跤运动史上都是最贵重的。

摔跤招女婿

清郎世宁《塞宴四事图》局部摔跤 (故宫博物院藏)

由于受传统观念束缚较少,加之在生产活动中地位重要,参与摔跤比赛的蒙古族女性也为数不少,有的还具有很高的摔跤技艺。《马可波罗游记》中就记载了“摔跤选女婿”的故事。

「海都王」是蒙古大汗窝阔台的孙子,元朝时他的封地在天山西边。他有一个宝贝女儿名叫「艾吉阿姆」(蒙古语意为“明月”),十七八岁时,相貌端庄身材姣好,人见人爱。有不少贵族青年跑来求婚。艾吉阿姆的身体柔韧性很好,身手敏捷,尤其喜好摔跤。因此,她立下誓言:只要能在摔跤场上胜她一跤的小伙子,立即就可以成为她的丈夫。

于是,海都王宣布以摔跤比赛来招女婿,凡是来求婚的人,必须带一百匹骏马作为聘礼,还要在跤场胜艾吉阿姆一跤。招婿活动设擂数年,愣是没有一个小伙子能在跤场取胜。一天,有一位仪表堂堂的英俊王子,带着一百匹骏马前来求婚,并宣布要与艾吉阿姆比试比试。海都王和王妃不约而同地一眼看上了王子,便私下里告诉女儿,让她在跤场手下留情,成全一番美满的婚事。可是,信心十足的艾吉阿姆根本不愿手软。这一跤摔下来,年轻的王子输得一塌糊涂。整个跤场的观众,都为他的求婚失败而惋惜不已!

射箭 

五代武士习射图壁画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346窟壁画)

弓箭的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步入文明的进程。战争岁月,射箭作为人类基本的军事技能而受到特别的重视;和平年代,射箭则是人类猎取食物和日常娱乐的重要手段。

弓箭的使用,最早出现在中国。周代的教育课程一共有六门,即所谓“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射箭作为其中的一门重要功课,从 15 岁起就要求学习,且必须达到五方面标准才算及格:拉弓要满,能连续射出三箭,箭与靶成一条直线,拉弓的手肘要平,开弓圆满似井口。成年以后,还要学习“射礼”,以执行国家的礼仪制度。从那时起,射箭不仅成为一种技艺和运动,更代表了一种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就有很多成语典故与射箭有关。

羿射九日

传说羿是上古时代的神箭手。他曾射杀毒蛇猛兽,为百姓除害;他曾射落九个太阳,结束了“十日并立”的灾害性气候,为人间解除了旱情,也给民间留下了“羿射九日”的传说。当时的人们尊崇羿,尊崇弓箭,渴望用弓箭的威力来创造幸福生活。

「逢蒙」是羿门下箭术最好的学生。然而逢蒙并不满足于只当天下第二射手。他异想天开地认为,如果这世界上没有了羿,那么在射箭英雄里,他就是当之无愧的老大了。于是,他处心积虑地想干掉羿。

一次羿外出打猎,逢蒙躲在树林里,向羿发射冷箭。一连射出九支箭都被羿躲过去了。第十支箭恰好击中羿的面门。大喜过望的逢蒙,大摇大摆地从树林里走出,想要看看羿临死前的痛苦模样。不料羿突然坐了起来,吐出口中的箭,抄起手中的箭搭在弓上,瞄准了逢蒙。原来那支射中羿的箭,实际上是被羿用“啮簇法”咬在嘴里。就这样,逢蒙谋害羿的计划落了空,自己还赔上了性命。

射穿七札

公元前 575 年,北方的晋和南方的楚,作为春秋中叶的两个大国,在中原地区陈兵数十万,即将打响一场决战。战前,楚共王的指挥车上缺少一名射箭卫士,楚共王遂下令在军营中层层选拔。经过多轮淘汰赛,最后只剩下「养由基」和「潘党」两人。决赛是射十箭。结果二人均是全中靶心,难分伯仲。

此时,考官想出一个办法,让两人比赛射穿胸甲。春秋时代兵士的胸甲都是用皮革制成的,分很多层,有一定的硬度和厚度,可以缓冲矛、戈的穿刺。射中靶心比的是射击精度,而射穿胸甲比的是射击力量。谁的射力强,谁射透的胸甲就多。结果潘党射透了五层,养由基射透了七层。当时一层胸甲也叫一札,“射穿七札”由此而来。

「养由基」如愿以偿地成为楚共王战车上的射箭卫士。在随后进行的鄢陵之战中,楚军指挥失误全线溃败。楚共王慌忙驾车逃跑,眼看着就要被晋军将领吕锜追上。关键时刻养由基迅速转身,抬手搭弓放箭,将吕锜射死,救了楚共王一命,也维护了自己神箭手的声誉。

射箭定讼


战国初年,魏国地处中原,西有秦国,南有楚国,东有齐国,皆为强邻,因而战事频繁,常备兵不敷使用,只能依靠各地的后备兵源进行防御。

为了提高后备兵的防御水平,上地郡守「李悝」就在当地发布“习射令”:规定凡是到官府“打官司”的人,无论原告被告,都要先比试“射箭”,官府有理由判射不中靶心的人输掉官司,只有都射中靶心,才能得到公平的判决。此令一下,全郡百姓觉得,即便自己不去官府告别人,也难保别人不去官府告自己,尤其唯恐因射术不精,而在旷日持久的诉讼中吃亏,遂纷纷夜以继日地练习射箭。没过多久,秦军进犯上地郡,常备兵严重不足,李悝就集合身强力壮的百姓组成后备兵,硬是把秦军打退了。

“习射令”产生的奇效,很快便在各诸侯国中传为美谈。各国君主几乎都认为,要想提高全民的射箭水平,不仅要重金悬赏,更要采取法律和强制手段。在国家的积极倡导下,射箭运动很快就普及化、平民化了。

百步穿杨

养由基和潘党的那次对决,一开始未分胜负。考官曾出了个主意,在百步以外的杨树上挑出一片叶子,染成红色,而后让他俩比赛射那片杨树叶。谁射中谁获胜。结果两人都射中了。虽说没能分出胜负,可“百步穿杨”的成语却由此家喻户晓。

无独有偶,南北朝时期,也有一次百步穿杨的记录。由草原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从立国之初就设立了射箭比赛的制度,规定【以金杯置桌上,命十卿射,中者,即以赐之】,以此鼓励射箭,促进练兵水平的提升。

公元 534 年,北魏末代皇帝孝武帝「拓跋修」,在洛阳华林园举行射箭比赛,把能盛两升的“大银酒杯”悬挂在百步以外,让参加比赛的十名射手一试身手。结果,一个名叫「拓跋顺」的将军只一箭便射中酒杯。孝武帝当即按照流传百年的制度,将这个射破的银酒杯赐给获胜者。「拓跋顺」为了纪念这次得奖的成绩,在银杯被射破的洞眼铸了一个“童子足蹈莲花”,并把得奖过程,用文字刻写在童子背上。

这种纪念成绩的“奖杯”,成为体育竞赛最早的“锦杯”。而在奖杯上记录获奖过程的做法,也大体被沿用至今(如今很多奖杯都刻上得主名字、获奖时间、获奖级别、颁奖单位等字样)。



来源:北京青年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