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长辈面对子女常常"口不择言",以负面的言辞回应孩子的孝心,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家庭气氛怎么会好呢?
那天妹妹回家帮忙洗衣服,我问爸爸开心吗?女儿是不是很乖?爸爸回道:"有什么好乖的?又不是发自内心的?"
我心里想:就算勉强,是不是也值得珍惜?甚或,更值得称许她愿意勉强自己去做一件不想做,却自认为该做的事情!只是,爸爸不这么想,我也很难说服他,心中却不免担心姊妹们会因为回家就需要面对爸爸的指责,而越来越不想回家。
我反省自己,似乎也有相似时候--很容易看到事情不如意的那一面,而忽略如意的其他面。例如:在工作里,我老是看到工作的福利不够好,而如果能想想至少还有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心胸似乎可以开阔许多。
的确,我们的生活是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是这并不能禁止我们把眼光转移到如意之处。朋友戏称这叫做"稀释法"。意思是有时候的确很难移除那些现状里的不如意,但是我们却可以用如意的事情把不如意的感觉稀释掉,让生活好像一杯苏打水调酒一样,浓酒淡水调和成一杯,就不会那么浓烈呛鼻了。
朋友能体会出"稀释法",有她特别的际遇。她和她的男友因故必须长期分居两地,可以想像她在交往的过程中,对关系有期待却常常需要隐忍不说,对现状有失望,也不能做过多的要求。因此,除非她能好好的将生活及两人关系中如意的一面好好的肯定,否则她可能很容易的陷入了对关系的抱怨中,要维系关系更是难上加难了。
同理,我也可以善用这种"稀释法",我不要老想着爸爸爱指责人的毛病,而想着他曾经辛苦工作让我们一家温饱,来稀释他责骂人的效应。想到这里,我带了他喜欢的高梁还加了小菜回家听他抱怨,再送他上床睡觉。虽然他仍抱怨连连,但态度却柔和许多。
添入一丝丝的善意,绝对不能帮他移除他的不如意,更不可能改变他看事情的习惯,但总是为他增加了一些可以稀释忧愁的机会,也让自己少些遗憾。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话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