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近忧与远虑

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政府和学者们对于经济的整体判断是相当乐观的,所以经常听到的是未来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中国经济将会如何如何,而对眼前的困难和难题却并未感到莫大的忧虑。

从2007年年底开始,有关经济的近忧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先是对经济过热或过快增长以及流动性过剩的担忧,到2008年上半年,对于流动性过剩的担忧已经转变为对通货膨胀水平持续上升的担忧。

这种担忧当然是有根据的。统计局的威廉亚洲官网 统计,上半年中国GDP增长10.4%,比2007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首季度增长10.6%,环比回落0.7个百分点,比同钺回落1.1个百分点;第二季度增长 10.1%,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比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也在回落。5月和6月,CPI比同期涨幅环比分别回落0.8个和0.6个百分点,CPI环比分别下降0.4%和0.2%。

GDP增长速度有所下降是符合政府宏观调控意图的,虽然全年GDP增长下降到8%的可能性不大,但力图回归到一位数的增长率,至少反映出中央政府不希望经济过热或过快增长的谨慎态度。根据分析和判断,2008年全年GDP增长大致会在9%左右,否则不足以抵御趋势难降的通货膨胀压力。

虽然5、6月CPI略有下降,但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了7.9%,通胀总体水平依然偏高。政府当然希望经济能够长期保持9%以上的高增长和3%以下的低通胀和4%以下的低失业率,但是这毕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预期。从近两年的实际情况看,过去十年里经济高速增长,而物价水平和工资水平均保持极其缓慢的微升状态,实在是一种非常态。可以说,已经积聚很久的通货膨胀压力总要有一定程度的释放。

中国的通货膨胀当然不能说与外部世界毫无关系,但也绝非什么"输入型通货膨胀",把通货膨胀的成因推给美国等发达国家,与国际上有些人把中国说成是通货膨胀的输出国一样荒唐。中国经济的近忧至少还包括对出口贸易的过度依赖,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点依然是不断上升和扩大的境内需求。

中国经济的远虑首先是能源危机,中国已成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而能源储备、生产能力和加工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长期经济增长的实际需要;其次是创新能力,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如果在近十年里不能在专利发明、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方面有重大转变和突破,很可能会错失最有利的跃升时机,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将会出现整体下滑。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