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纪中说,希望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
作为中英文化交流活动的一部分中国著名影视制作人张纪中来到英国访问。他将围绕其影视作品"金庸武侠剧系列"、《兵圣》和《西游记》,来做"以影视剧为媒介,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以及与西方文化的比较和对接"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在英国华威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做了演讲之后,张纪中来到BBC布什大厦,接受中文部采访。
张纪中访谈录音摘要
玉川:张先生,这次到英国主要活动是什么?
张纪中:正赶上中英文化年,英国华威大学和伦敦大学邀请我来做文化交流。我过去一直有把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带到英国的愿望。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不仅外国人知道得很少,很多中国人自己知道的也不多。支撑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其实就是儒、释、道三种文化,犹如三足鼎立。自80年代中国开放以来,跟英国有很多经济交流,但在文化交流方面,似乎是我们接受的多,输出的少。我是第一次到英国来,想了解一下这个国家,看看如何进行两国间的文化交流。
玉川:您的作品很多,希望把哪些作品介绍给英国观众呢?
张纪中:在我看来,我们很多具有中国文化传统内容的作品都很合适。主要我在想,怎么找到一个恰当的方式,使他们能够接受。这次来,我有一个很大的感受 - 并不是我们的东西他们不能理解,而是我们的制作方式,比如说,我们能不能制作英文版,或者能不能剪辑成一段一段的播出?我想,这是我回国之后,下一步要做的工作。我认为我的很多武侠片,历史片都有很强的可视性和故事性,我想如果我们把这些片子重新结构一下,是能够被西方观众接受的。
玉川:过去20多年来,不少中国电影打入了世界影坛,我觉得不少在国际上展映的中国电影,在某些程度上是考虑到西方观众的欣赏习惯,多少有点量体裁衣的味道。而您制作的影视作品一直是针对中国国内市场和中国观众,这样非常Chinese的剧作,即使是有英文字幕,恐怕如果不是中国人,很难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和内涵,您怎么看?
张纪中:文化的精华是属于全世界的财富,并不只是局限于一个地域的财富。难道狄更斯就一定比吴承恩高明多少吗?不是这样的。他们都是世界的财富。只不过我们过去没有一个交流的平台。欧美以娱乐商业渠道来传播他们的文化,而我们过去一直把文化归于意识形态,做起来就比较拘谨。
我的观点是,我们能不能把文化看成一个生产力,变成一个人们能够接受的产品,就像电影。前些年,有些人也是在摸索,看外国人喜欢看什么,于是就找了一些猎奇的东西,连很多中国人都不太知道的,比如抽鸦片、娶小老婆等,向欧洲观众播放。其实这不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我制作的电视剧里,我希望强调中国主流文化精神,中国深厚的儒、释、道所表达的对于修炼心性方面的东西。我想,只要我们打开一扇门,双方的文化交流将会源源不断,并加深相互间的了解。
玉川:英国同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您对英国影视界的看法如何?
张纪中在BBC中文部办公室
张纪中:我看过很多英国BBC制作的电视节目,例如《我们的星球》(Our Planet)。可以看出,他们投入了大量资金,以极大的耐心和高超的技巧,拍出了如此有魅力的电视片。很多镜头都难以想象是怎么拍的,非常绝妙。文艺作品方面,也非常有成就。我刚刚参加了上海国际电视节做评委主席,其中有两部英国作品获奖,一个是"我的儿子杰克",一个是"理智与情感",我感到这两部片子无论从拍摄上,主题表达和制作的精良方面,都比中国的电视剧水平高出一等。
这次文化交流,我也是把我正在制作的《孙子兵法》和即将拍摄的《西游记》带到英国华威大学,还有一些艺术中心,请这里的教授们和学生们一起探讨。《西游记》的故事更具有国际性,这就是我为什么希望跟国际上合作拍摄的原因之一。
玉川:说到《西游记》,80年代曾经拍摄了一套《西游记》电视连续剧,非常成功。新版《西游记》将在哪些方面给观众带来更多新鲜感呢?
张纪中:那是80年代拍的。80年代的技术、80年代的审美都有很多局限。从思想上,文革刚结束不久,人们还带有很强的阶级斗争观点来看待问题。从拍摄角度来说,由于当时的有限技术,也限制了想象力的发挥。而今天,从技术上来说,几乎是,能够想到的就都能做到,就怕你想不到。而我们的神话是完全能够跟西方神话媲美的。难道我们的孙悟空的法力不比蜘蛛侠、蝙蝠侠厉害吗?我觉得我们的猴侠、猪侠一样精彩。
过去的中国《西游记》影视作品的形象几乎都是从戏曲而来。我希望我们制做的《西游记》标准应该是像西方影片《魔戒》和《哈里•波特》那样的魔幻片。我们现在已经拥有这样的手段,我觉得我们是可以完成的。为什么我希望同西方合作,是因为资金问题,我想有更多的资金,可以拍得更好。
- 关键字搜索:
- 张纪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