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的要敢于面对民间顺口溜

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6日在宁波市委第十一次委员会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用顺口溜解说起民生问题。他说:"我听说现在有一句顺口溜,是这样说的: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娶不起,没房没车谁跟你;病不起,药费让人脱层皮;死不起,火化下葬一万几。"(5月7日《现代金报》)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事实上,天有道,则庶人议,所谓不平则鸣,无论是顺口溜还是民谣,都是老百姓最原生态的所思、所想、所求、所愿。近些年,顺口溜不止弥散于坊间,还登堂入室,进入了最高议事机构---在2007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杨志福面陈温总理,转述一个顺口溜:"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没兑现。"闻者无不动容。"脱贫四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任玉岭提供的顺口溜。

同时,许多全国人大代表也运用顺口溜,积极问政。比如,"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这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上念出的顺口溜。"同病不同价,能差300倍;问诊不细致,上来就化验;程序不规范,盲目开处方;不问诊开药,属违规行为;狂草写处方,中西药同开;治普通感冒,问诊多科室......"身处医疗卫生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陈海啸则提供了这个名为《医疗服务"十宗罪"》的顺口溜。

从代表委员到主政一方的地方领导,不约而同地拿民生顺口溜说事,是偶然中的必然。说偶然是因为,当前一些官员习惯说大话、官话和套话,满口政策术语,他们不屑于使用顺口溜,也不愿意承认顺口溜背后的民生之难。说必然是因为,顺口溜来源于民间,它的特色是鲜活,直白,琅琅上口,易懂、易记。最关键的是,它表达了老百姓最朴素、最真实的诉求和意志。可以说,许多顺口溜,集中反映了老百姓的生存焦虑,折射出老百姓对社会丑陋现象的愤懑和鞭笞之情。

汉代政论家王充在《论衡》中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意思很简单,要知道房屋是否漏,人要在屋下;要了解政绩有何缺失,要深入民间之意。何谓民间之意?顺口溜就是最直接最简洁的民意。因此,政府官员要征询民意,要体察民情,要了解老百姓所思所想,要接受老百姓的监督,就必须倾听民声。倾听民声有多种途径,关注顺口溜是最好的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而言,宁波市委书记在市委会议上,用顺口溜解说民生问题,值得肯定,令人欣慰。

但是,解说不等于解决。用顺口溜解说民生问题,固然值得称道,更重要也更值得期待的是,要"按图索骥",根据顺口溜所表达的民声,去解决民之所求。

每一道民生顺口溜都是政府的考题。比如,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这说的是房价畸高,让老百姓无法安居。病不起,药费让人脱层皮:这说的是看病贵、看病难,老百姓不敢生病。死不起,火化下葬一万几:这说的是殡葬费用虚高,老百姓简直"死无葬身之地"。这些顺口溜,无疑正是老百姓给政府出的考题。该如何解答这些考题,政府要给出答案。只有当政府答得精彩、做得出色,那些顺口溜才不会那么悲情、那么怨愤。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