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指纹:谁是安第斯高原的救世主(图)


被旅游者带来的石头

人类文明开启之前,谁有足够的知识和技术在南极进行缜密的 地理勘察?为什么各国神话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人类的生存周期是六千年?……在1995年出版后迅速风靡各国的《上帝的指纹》一书中,作者葛瑞姆·汉卡克通过 一系列匪夷所思却又不易辩驳的论证,向读者揭示了一段与通常认知截然不同的人类文明史。

  在南美安第斯山脚下,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有关救世主“维拉科查”的种种传说。神通广大的维拉科查究竟来自何方?他的突然出现与上古时代的失落文明有无关联?作者亲自前往蒂亚瓦纳科古城遗址一探究竟。

  
1.开创南美洲黄金时期的人

  在1532年西班牙人入侵以前,印加帝国一直是南美洲 古老传说的主要守护者。这个帝国的首都是库斯科城(现在秘鲁),根据传说,建立这座城市的是太阳神的两个儿子——曼科·卡帕克和玛玛·欧克罗。不过,虽然 印加人一直祭拜他们,但最崇敬的却另有其人——这位至高无上的众神之王名叫“维拉科查”,意思是“大海的浪花”。

  关于维拉科查的伟大形象,安第斯山脚下的居民有各种传 说,但基本情节却大体相似:大洪水淹没了整个大地,太阳的消失使人间陷入茫茫黑夜;社会分崩离析,百姓流离失所……就在这时,“从南方突然来了一位白人。 他身材高大,庄重威严;他法力无边,可以将山岳变为河谷,令河谷中崛起山峦;他赋岩石以生命,让溪水从中潺潺流出……”

  尽管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字,但维拉科查的功绩却被人们永远铭记。

  他多才多艺,既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也是雕刻家和建筑 师。“他日夜奔波,为老百姓谋福利;在陡峭的山坡上开辟梯田,建立一道道坚固的墙壁支撑田畦……。”他也是教师和医疗家,时时为百姓解除身心的苦痛。“他 治疗无数病患,让所有盲人都恢复了视力。”然而,这位满怀慈悲的大善人,其个性中也有暴戾的一面。“特别是在生命遭受威胁时,他会请求上苍降下‘天火’, 惩罚自己的仇敌。”“终于有一天,他离开了发生过这一切的地方,来到海边,托起斗篷走进波涛之中,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总而言之,维拉科查为南美洲开创了长久的黄金时期。人们永远记得,他把文明社会所需要的医疗、冶金、农耕、畜牧、文字书写等技艺带到人间,还介绍给当地人精深的工程和建筑学原理……

 

2.我来到15000年前的古城

  怀着对先人的敬畏之心,我来到了位于的的喀喀湖畔(玻 利维亚境内的南美最大淡水湖)的蒂亚瓦纳科古城遗址。相传这里就是维拉科查故国的首都。对于这座城市的建造时间,学术界也有很大的分歧。正统史学家认为它 的建成不早于公元500 年,而玻利维亚拉巴斯大学的亚瑟·波斯南斯基教授却运用天文学原理,将其主体建筑的兴建日期一直上推到公元前15000 年。他的研究显示,伟大的安第斯山城蒂亚瓦纳科,在史前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的茫茫黑夜中曾经辉煌一时。

  穿过那些饱经风雨却依然雄伟壮丽的石砌建筑群,我径直 来到位于古城心脏地带的一处半地下神庙。犹如拜伏在师傅脚前的门徒,我昂起头仰望着一座谜样的雕塑——人们都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维拉科查。许多世纪以前, 不知是哪位能工巧匠把他的面孔雕刻在一座高大的红色石碑上;尽管早已被风沙侵蚀,这位神祗的面容却依旧那样恬静,流露出一股慑人的力量。

  他的两只手和胳臂交叠在胸前,环抱着身上那件飘逸的长袍。长袍的两边雕刻着弯曲的长蛇,从地面蜿蜒攀升到肩膀。我看着这幅美丽的图案,头脑中出现的维拉科查仿佛变成了魔法师或男巫之流的人物,仿佛正在召唤“天火”降临人间。

  我绕着雕像走了几圈,不时伸出手来摸摸被太阳晒暖的石碑,心中思索着其中到底蕴含什么玄机。排列在这座树立在庙堂中央的石碑后面的还有两座比较矮小的石碑,显然是代表维拉科查传说中的门徒。太阳西斜,我凝视着这三座挺立的神像,只看到它们静悄悄地投下轮廓鲜明的阴影。

 

3.“太阳门”中的“大象”哪去了

  从这个谜一般的神庙向西几百米,就到达了被称为“卡拉 萨萨雅”(意为“石头竖立的地方”)的露天广场。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里是一个先进的天文观测台,其设计便于测量春、夏。秋、冬太阳出没的方位角。此外,那 座矗立在围城西北角,举世闻名的“太阳门”,不但是一件世界级的艺术精品,更被专家们看成是雕刻在石头上的一套繁复而精确的历法。

  我信步走到“太阳门”下仔细端详起来。只见它是用一整 块青灰色巨石雕凿而成,虽然规模要小得多,乍看之下仍不禁使人联想起巴黎的凯旋门。这件石雕作品水准极高,其最神秘、最耐人寻味的特征,则非雕刻在东面门 楣上的那条所谓的“ 日历横饰带”莫属。那上面排列着三行总共24个被认为具有日历功能的人面图形,它们有些戴着鸟面具,有些长着鹰钩鼻,每一个手里都握着代表大神维拉科查的 不知名器械。特别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在门楣的下部区域,还可以看到清晰的象头、象耳、象牙和象鼻的图形——而今天的美洲根本没有大象。经过查阅考古资料, 我才发现在史前时期确实曾有一种学名为“居维象亚科”的哺乳动物在安第斯山脉南端定居,直到公元前10000年左右才突然灭绝。这种动物类似今天的大象, 具有长牙和长鼻,样子和太阳门上的雕刻极为相似。

  不仅如此,从雕刻在“太阳门”上的风格独特的动物图像 中,我还发现了其他一些已经消失的生物,其中之一就是已被专家确认的“剑齿兽”——一种身长3米多的两栖哺乳动物。和“居维象亚科”一样,剑齿兽在上新世 末期(约160万年前)活跃于南美洲,直到至今约12000年前才彻底绝种。

  在我看来,上述动物形象的出现,正好印证了少数学者将 蒂亚瓦纳科的兴建时间上推至公元前10000年以前的论点,或者说是推翻了正统学者们认为该城只有1500年历史的说法。这些图像显示,蒂亚瓦纳科古城完 全有资格被称为一本记录古代珍禽异兽的图画书;这些动物虽然已经灭绝,却像传说中的神兽那样永远保藏在了石刻艺术中。

 

4.雕刻家“匆匆抛下凿子,逃之夭夭”

  然而,雕刻家的创作却在某一天骤然中止,艺术杰作“太阳门”最终也没有全部完成。门楣上未完成的图像暗示,某种突然降临的灾祸使正在为作品做最后润饰的雕刻家“匆匆抛下凿子,逃之夭夭”,从此以后,这座城市就陷入了长久的黑暗中。

  事实上,根据波斯南斯基教授的大胆估计,早在公元前15000年时,蒂亚瓦纳科城就已经是一个繁忙的港口,卡拉萨萨雅广场就是在那时兴建的。往后的5000年间,这个港口持续繁荣兴盛,直到一场足以毁灭整个城市的灾难降临。

  关于这座古城的末日,波斯南斯基在《美洲人的摇篮》一书中写道:

  “一场由地震引起的灾难,使得的的喀喀湖水位暴涨,附近的火山爆发……造成湖面突然上升的原因也可能是北边地势较高的一些湖泊堤岸溃决……结果,大量湖水如同万马奔腾一般,奔腾直下的的喀喀湖。”

  “在冲积层中,我们发现水生植物和人类的骨骸混合在一起,这些人显然是死在大洪水中;此外,我们还发现一种古代鱼类的骨骼,和人类的遗骸共同埋葬在同一地层中。”

  此外,波斯南斯基教授还提到:“只要在这里挖掘一条两 公尺深的壕沟,你就会意识到洪水的威力是多么可怕。它结合地震的力量,将人类和各种动物的骨骼冲到这里,跟陶器、珠宝、工具和各种器皿掺混在一块,又经过 剧烈的震荡,全都破碎成一团。一层层冲积土覆盖着整个废墟,沙砾中混合着的的喀喀湖的贝壳。腐朽的长石和火山灰堆满了原来被围墙环绕的地方……”

  假设波斯南斯基的估算正确,这场灾难应该是发生在大约 12000年前。此后,尽管洪水逐渐消退,可安第斯高原上的文化却不再兴盛发展,反而陷入了全面的、无可挽回的衰败。根据这种说法,由地震引发的洪水仅仅 是个开端,接着又产生完全相反的效应:的的喀喀湖的水位日渐下降,湖面日益缩小,蒂亚瓦纳科城距离湖岸愈来愈远,丧失了它的水源和经济命脉,终于沦为荒山 中的一座废墟。

  无论如何,传说中维拉科查“脚踏波浪消失在大海中”的 离去景象,总是萦绕在我的心间。这位远遁海外的神到底去了哪里?他为什么离开家园?在远走高飞之前,他为什么要在蒂亚瓦纳科逗留那么久,同恶劣的环境搏 斗?他究竟想达成什么重大的目标?在玻利维亚的高原上继续调查了几个星期后,我意识到这片寂静无声的废墟和当地遗留下来的文献资料,再也不能为我提供更多 的答案。为了追寻失落文明的踪迹,我不得不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世界上的其他神秘地区。

本文留言

作者葛瑞姆·汉卡克 译者胡心吾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