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集团 不堪回首的十年
1998年4月6日花旗公司(Citicorp)与旅行家集团(Travelers)合并为花旗集团(Citigroup),跃居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但十年来面临成本过高、科技落后、内斗不休等挑战,现在股价甚至比宣布合并当天低10美元,花旗还让出全美金融霸主的地位,落在美国银行与摩根大通银行之后。外界原本以为,由旅行家集团执行长魏尔(SanfordWeill)一手催生的花旗集团,凭藉全球100多国据点与37.4万大军的雄厚资源,会所向无敌,结果却跌破专家眼镜,甚至被认为是史上最糟糕的企业合并案。
Punk Ziegel公司金融服务分析师波夫说:"这两家公司合并后,我们想不出有什么事是正面的。花旗集团的奇迹是,经历连串不当管理后,还能保有现在的局面。"
连许多花旗人都对魏尔竞逐全球市场的宏观策略嗤之以鼻。担任集团执行长的魏尔认为,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及基金管理于一身的花旗集团,无论时机好坏都能欣欣向荣。但如今花旗集团甚至已扬弃魏尔时代著名的"红雨伞"标志,采用红弧标志。
花旗执行长潘伟迪(Vikram Pan-dit)与前执行长普林斯(Charles Prince),均对魏尔主张一次购足金融服务的策略敬而远之。潘伟迪把重心放在能获得更高投资报酬率的事业与市场。上周,潘伟迪宣布花旗2002年以来第十次管理阶层大异动以及威廉亚洲官网 组织改造计画,在在凸显花旗过去十年来未能整合与投资营运。据估计,花旗的技术系统至少得花五年时间才能赶上主要对手。
潘伟迪必须剑及履及,因为花旗正受挫于信用市场紧缩,迄今该集团已认列逾200亿美元的资产减值,尔街分析师预测花旗本月发布财报时可能再公布数十亿美元的资产减损。
花旗与旅行家合并对美国金融体系的影响至今仍余波荡漾,这桩交易为废止1933年制定的葛拉斯-史帝格法案(Glass-Steagall Act)铺路,该法严格区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这项法案的寿终正寝,宣告金融服务业整并时代来临。投资与商业银行合并,有助于美国金融机构与外国竞争对手相抗衡。但这些交易也促成某些金融创新,也是日后被许多人归咎为次贷危机的祸首。
魏尔接班人普林斯在上台后实施裁员并出售数家事业,去年秋天因次贷相关投资的钜额亏损而被迫下台。现在的问题是潘伟迪能否使花旗瘦身成功,早日转亏为盈。老牌金融服务分析师莫兹考斯基说:"花旗的问题出在执行力。"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花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