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连载】心中的宝塔:成长的烦恼(williamhill官网 )
(3)--成长的烦恼
从小的家庭氛围使少华觉得自己上大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很聪明,并不很用功成绩也不错,还常参加很多活动,乒乓球,排球,滑冰样样都拿奖,各项学科竞赛也常常有所斩获,功课还不差。他一直梦想自己能够去北京上大学。
中国在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这种制度下想上大学看的就是最后高考的分数,平时学习再好,各方面再出色也没有用。所以家长们盯着分数,同学们比着分数,老师们催着分数。年幼的孩子们从第一天背起书包就在社会和家庭的重压下演出着一幕幕"范进中举"的悲喜剧。
上高中后,少华想,我不太使劲儿都能学成那样,我要是照着老师教的使劲儿学,肯定成绩会突飞猛进。所以他决定压抑自己的个性,听老师的话,努力学习。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照著书本死记硬背,学习学的很苦,成绩就是不好。那段时间他精神很苦情绪低落。更要命的是青春萌动的少华在压抑下还对一个女孩子产生了爱慕之情。
为了排解心中的烦闷,他常常一个人在黑漆漆的办公楼,空旷的大棚市场里弹着吉他忧伤的歌唱,一唱一两个小时。
越压抑,反弹就越强。尽管表面上放弃了一些活动,可这期间少华在课余比赛方面却成绩斐然,乒乓球,排球都拿了冠亚军,唱歌,跳霹雳舞也小有所成。
18岁过生日的时候,12个同学火热的凑在一起,大家越说越投机,索性结成兄弟姐妹,这帮朋友,填补了少华心中的空虚,他更加没心思学习,天天和这些朋友出去玩儿。结果期末考试代数几何加一起不到50分,历史17分。少华本是直奔大学这个龙门而去,可眼下这个成绩连个一米栏也跳不过去。
因为少华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常为学校争得荣誉,学校还是很重视他。高三时有个不错的工作机会,去当电视台播音员,能成为本地名人,待遇又好,很多人都盯着想去。校主任说可以推荐他,可少华一门心思想上大学,而且是北京的大学,这个机会他连想都不想,就说不去。主任觉得讨了个没趣,讪讪的刺儿了他一句:"高不成,低不就。"
玲珑塔(王静兰摄影)
(4)--寒窗苦读
第一次高考,成绩出来了,少华总分只有300来分!虽然少华对这成绩早就有心里准备,但真拿到这份成绩单对他还是一个绝大的刺激。
高考前他就下决心如果考不上北京的大学就再补习一年。可在家里这个环境是不行的,他的理性告诉他,他必须放弃那些交往,斩断那些牵挂,静心读书。所以他要求父母帮助他联系去江苏老家补习。老俩口儿对儿子上进的要求自然很支持,很快就联系成了。
于是少华背井离乡,南下苦读。走的时候,少华心情非常复杂。离开那熟悉的一切,去面对那份神秘的未来,他心里没有什么把握。而真的离开家,离开朝夕相处的朋友,他又有几分不舍。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可是冥冥中有一种力量在告诉他,这条路是对的。
补习的生活很艰辛,远离家乡,他懂得了节俭,每周只去买一两斤散装榨菜,回去到食堂借来菜刀自己切成丝,回去当菜,一个月的菜钱不足10元,他不讲穿着,甚至到了不修边幅的程度。一个学期没有换外衣裤,上下都是油亮油亮的。
最难的还是收回那玩野了的心。单相思的苦让他记忆犹新,所以他看见女生就躲得远远的。为了静下来,进入学习状态,他放下所有爱好,拒绝交往,全心只学功课。半学期中没跟"同桌的你"说过话,独来独往,早上经常都是第一个到班级。
他学习晋代的祖逖,闻鸡起舞,只要醒了就去教室读书。一次他早上醒来才3点多,虽然实在是困,但他努力克制自己去了教室,他一步步迈上台阶,心里苦的无法形容,他大声念着:"苦心人,天不负......"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后来他笑称自己这种"战略"为"全力以赴的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
但这"全力以赴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付出很多,成果却不尽人意,第二年还是没考好,考了个佳木斯师专。少华又没去,父亲的朋友说:"师专你不去,你还想考什么呀!"
他决定再补习一年。想想那过去一年的艰苦生活,他的确有点怕,可他决定了,他认准了要去北京,连上海深圳广州都不屑一顾,少华认为北京是首都,中国政治文化历史经济的中心,这深深的吸引着他,他就是要到这个"中心"去!
依然又是半学期没跟同桌说话,后来同桌问他题,他实在不好意思,才开始说话。虽然一股劲儿的学,可他发现怎么也学不进去了,脑袋是木的,经常整天坐在那里,可脑子不在书本上。
这时他接触到了传统蒙学,及儒道学说。这些对他帮助很大,他领会了其中"法无定法","无为之道"的道理,认识到自己过去一味的克制自己,强求自己紧张起来是"有为法",除了增添自己身体上的紧张和疲劳之外,对学习帮助不大。于是他开始放松自己的精神,但并没有放纵自己,依然摒弃一切干扰静心的活动。
经过两年的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1991年,少华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
这回就是平常不茍言笑的白老先生也不禁喜上眉梢,掩饰不住的笑容一直就挂在脸上。白妈妈也高高兴兴的为暑假回家的晓钧和刚刚考上状元的少华准备好吃的,她就知道少华能成,他那股认准一件事做到底的脾气和他爸爸一样!
多年后,有一次,少华回母校,发现很多师弟师妹们都在老师的带领下,采用自己当年的"全力以赴的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苦不堪言。于是找到了校长,说希望介绍一下自己当年的经验,如何把握自己,快速提高学习成绩,让学校多出两个状元。
因为知道白少华是"炼法轮功的",校长害怕"政治影响",所以没有让他去。对校长来讲,几十年的经验告诉他,多出两个状元固然好,但那只是一个"政绩",可要是"不听党的话",犯了"政治错误",那可是关系到自己身家性命的天大的事情。所以在"教书育人"和"听党的话"中间,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听党的话"。
白少华在人民大学门前
(5)--人大点滴
以少华的多才多艺,大学生活自然丰富多彩。但人大生活对少华印象最深的还是人大党委书记给入学新生的报告。
高三的时候在电视里看到谈"六四",北京公安负责人在电视上说使着劲说"我们一枪也没放"(或一个人也没死),当时远在黑龙江的少华,深信"党"说的话。可当91年刚进入内心向往的中国人民大学后,就在前几天的学前教育课上,人大党书记怕这帮新来的不知轻重的小家伙们再出去找点事,就教训他们说:"你们在遇到时局问题千万要小心,你们知道吗,六.四咱们学校死就死了6个学生,还有不少失踪的,好在那都是外地学生,没产生太大影响....."
这是少华第一次亲身感受了被"心中的党"欺骗的滋味。原来像自己这样的"状元"在中共的眼睛里这么不值钱。
同学们出去玩,借机也恶搞一下中共文革宣传画,中心"严肃认真"的为大家指引方向的是白少华
青年时代的白少华风流倜傥,多才多艺,能拉会唱。他曾在人大的歌手大赛上获得观众最热烈的回应,是人大校园十佳歌手。
少华从小就很善于结交朋友,非常崇尚高尚的情操和品格,总为古德者的故事而感动,发自内心神往那种精神境界。少华对宇宙的奥妙,深奥的道理更感兴趣,冥冥中对人生真谛有一种追求。其实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崇尚义理"。
高考复习的经历使他开始领略了传统文化的方正、宽宏、圆融。进而开始了解传统儒家文化,然后由气功理论,转而看上道德经,那时的少华就已经确认"道"的理超过辩证唯物主义之类所有哲学。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气功热,各种各样的关于佛学和修炼的书广泛流传。少华他们男生寝室传看一本《金刚经》,少华拿起来一看上便放不下了,他被佛陀舍尽一切慈悲众生的心性境界所感动,真心向往那一境界。他很奇怪,为什么同学看了都没反映。他认定佛法是世间最高的真理,从此他开始转入佛教的研究和修行。但冥冥中,少华还是觉得有些什么不足,释迦牟尼在两千多年前传的法与他自幼在精神上向更高景界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真谛的寻觅似乎还有差距,用了那么大的精力来到北京这个首都,这个"中心"到底是为了什么?他在等待,他在期待着那个谜底。
白少华
编后:
2008年2月20日下午3点,白少华和朋友杨辉驾车去怀柔看朋友,在高速路上碰到了警察沿路盘查。尽管他们从身份证、驾照到车本一切证件都完备合法,但仍然被无理拘捕。大约一个星期后,白少华由于看守所中的迫害被送进了医院。
白少华和杨辉所开的车是朋友齐伟的,齐伟在2月22日也被抓捕。齐伟是个律师,但在不讲法律的北京根本没有办法用法律保护自己。许多天公安都不告知齐伟家人他的下落,齐家愤然将公安的非法行径告上法庭。
2008年是中共所谓的“奥运年”,在这一年中,他们加紧了对法轮功、宗教和异议人士的迫害。甚至他们的亲朋好友都不放过。
“奥运”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几乎都是在促进世界和平,增进人们平等互助的友爱。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们在奥运会上能够平等相处,公平竞争。体现人和人性的价值可以说是奥运会的根本价值。只有那次纳粹办的奥运除外。
可是作为中共“最大政治任务“的奥运从哪个角度看,能够体现出奥运精神呢?奥运会没有了它所承载的根本价值观,就不能称其为是真正的奥运。
我们呼吁全世界各界人士,抵制中共的“血腥奥运”,营救白少华和其他和他一样遭受迫害的人们,这场迫害实际上是对人类道德和良知的最大亵渎。每个人都应该伸出手来去维护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早日结束这场迫害。
待续
- 关键字搜索:
-
[纪